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汉书·食货志》,通过这则材料可以说明统治阶级的“重农”目的是

A.防止田地荒芜,加强田间管理

B.控制农民人身自由

C.重视在田亩投入人力以提高产量

D.鼓励农民专心生产而不违法乱纪

 

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重农”政策知识点。根据材料信息“不农”带来的影响:“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地,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旨体现出“重农”的目的即在于加强对农民人身自由的控制,B项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C项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经济政策·“重农”政策 【名师点睛】关于对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的认识与理解。(1)内容: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2)产生的原因: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一个国家或政权的经济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利益所决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对于人们来说拥有土地可以榨取巨额财富,且地租收入较稳定,是发家致富的最好手段;对封建国家而言,农业的发展可使人民安居乐业,人丁兴旺,使国库粮仓充盈,既可内无粮荒.动乱之虞,也可外无侵扰之虑。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农书》强调生产要“顺天之时,因地制宜存乎其人”,在人事方面,则包括垦耕耙劳播种锄治粪壤灌溉收获等活动。这表明我国古代农业

A注重农时

B因地制宜

C精耕细作

D男耕女织

 

查看答案

史载:嘉庆十年,有个叫何元琅的御史,给皇帝上了一个《请酌改军机处名目》的奏折,理由是“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此事反映了军机处

A.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

B.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

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

D.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

 

查看答案

《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注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汉时,皇帝不允许观看《起居注》。唐朝开了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这最能说明

A.历朝皇帝历史知识日益丰富

B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

C.清代君主的权力不再受制约

D.《起居注》史料不够真实

 

查看答案

有人说:“夫以无权之官,而欲强做有权之事,则势固必败;以有权之事,而必责于无权之官,其望更难酬,此从来阁臣之所以无完名也。”这里的“阁臣”是指

A.秦朝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大学士

D.清朝的军机大臣

 

查看答案

苏东坡在《论养士》中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进行了总结: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以下各项是对苏东坡这一总结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及从政资格

B.“以客出仕”成为战国时风行的做官之途径

C.汉代中央官员的选拔主要来自地方郡县长官

D.古代选官制度大致可分为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