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乾隆年间的《潮州府志》上说当地百姓“舶艚船,则运达各省,虽盗贼、风波不惧也”,光...

乾隆年间的《潮州府志》上说当地百姓“舶艚船,则运达各省,虽盗贼、风波不惧也”,光绪年间的《嘉应州(广东梅州)志》说当地人意识到上海开埠后乃“南北仕商往来孔道”,纷纷来沪谋生。这反映出当时广东地区

A社会风气较为开放

B人口大量移居上海

C商业氛围较为浓厚

D外贸中心地位丧失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当地百姓‘舶艚船,则运达各省,虽盗贼、风波不惧也’……当地人意识到上海开埠后乃‘南北仕商往来孔道’,纷纷来沪谋生”只能反映当地百姓热衷于商业谋生活动,但不能反映广东地区社会风气较为开放,故A项错误;当地百姓到上海谋生,并不是移居上海,故B项错误;据材料“当地百姓‘舶艚船,则运达各省,虽盗贼、风波不惧也’…… 当地人意识到上海开埠后乃‘南北仕商往来孔道’,纷纷来沪谋生”可知广东地区百姓热衷于商业活动,故而反映商业氛围浓厚,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材料“当地人意识到上海开埠后乃‘南北仕商往来孔道’,纷纷来沪谋生”,当地人到上海经营商业民生,不属于外贸活动,因而不能说明外贸中心地位丧失,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商业氛围较为浓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查看答案

贞观初年,太宗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这说明唐初

A通过制度形式约束皇权

B宰相与谏官可相互监督

C谏官负责监察朝廷百官

D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

 

查看答案

周太王(周族始祖)长子泰伯为让位给弟弟季历而出走,《论语》称赞泰伯品德高尚,而朱熹却称泰伯出走是因为不赞成太王的翦商意图。由此可见,朱熹

A重视君臣之义

B重视心性修养

C强调知先行后

D认同宗法秩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的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若将第二帝国和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开放”,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保守”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而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

——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观点予以论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域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材料二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所以统治人民的君主,要想安定,就没有比调整好政策、爱护人民更好的了;要想荣耀,就没有比尊崇礼义、敬重文人更好的了;更想建立功业和名望,就没有比推崇品德高尚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更好的了。这些是当君主的重要关键。

君主如果爱好礼义,尊重贤德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没有贪图财利的思想,……不用奖赏而民众就能勤勉,不用刑罚而民众就能服从,官吏不费力而事情就能处理好,政策法令不繁多而习俗就能变好。

——《荀子》

(1)根据材料概括亚里士多德和先秦儒家治理国家的主张,分析对比两种主张的本质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主张产生的背景,并指出其各自的历史价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