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初,蒋介石发表演讲称:“我们现在对于日本,只有一个法子,就是作长期不断的抵抗。……这样一步复一步的兵力,一线复一线的阵地,不断地步步抵抗,时时不懈,这样长期的抗战,越能持久,越是有利。若是能抵抗三年、五年,我预计国际上总有新的发展,敌人自己国内也一定有新的变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蒋介石接受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思想
B. 蒋介石认识到中国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C. 蒋介石为鼓舞民众做虚假的抗战宣传
D. 蒋介石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判断明显错误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有如下论述:经大乱后,社会比较安宁,故人得有余裕以自厉于学;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系统未成,无“定于一尊”之弊,故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当时诸大师,皆遗老也。其于宗社之变,类含隐痛,志图匡复,故好研究古今史迹成败,地理厄塞。上述这一“演变”具体是指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宋明理学形成
C.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D.明清儒学活跃
乾隆年间的《潮州府志》上说当地百姓“舶艚船,则运达各省,虽盗贼、风波不惧也”,光绪年间的《嘉应州(广东梅州)志》说当地人意识到上海开埠后乃“南北仕商往来孔道”,纷纷来沪谋生。这反映出当时广东地区
A.社会风气较为开放
B.人口大量移居上海
C.商业氛围较为浓厚
D.外贸中心地位丧失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豪强地主庄园,除了役使田里、从事农业生产外,还从事开矿、冶铁、制盐乃至造船等较大规模的手工业生产。这些行业虽历来为国家控制,但私家“与公竞争,以收私利”的情况时有发生。材料表明这一时期的
A.盐铁专卖制度形同虚设
B.庄园经济一定程度上促进民间手工业发展
C.商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D.民间手工业逐渐能够和官营手工业相抗衡
贞观初年,太宗诏令,自是宰相入内平章国计,必使谏官随入,预闻政事。有所开说,必虚己纳之。这说明唐初
A.通过制度形式约束皇权
B.宰相与谏官可相互监督
C.谏官负责监察朝廷百官
D.谏官有权评议国家政事
周太王(周族始祖)长子泰伯为让位给弟弟季历而出走,《论语》称赞泰伯品德高尚,而朱熹却称泰伯出走是因为不赞成太王的翦商意图。由此可见,朱熹
A.重视君臣之义
B.重视心性修养
C.强调知先行后
D.认同宗法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