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是政府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应对。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振兴实业和创办新式学堂等,促进各地城镇手工业、工场和新式教育的发展,城市主要功能开始嬗变。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和设立城市管理机构等,从制度上规范了城市的发展。通商口岸与国际市场接轨后,进出口贸易迅速增加,大量商人聚集口岸城市,城市的集散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近代工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沿海沿江城市兴起,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它改变了城市经济的结构,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职能。市场与城市的互动,促使经济重心和布局的调整,也促使市场网络和城市体系的重构。聚集在城市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会馆、同乡会和慈善组织等传统社团逐渐转换角色,更多地介入公共领域。由知识分子、实业家商人等组织的新式社团,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公共职能,社会力量开始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推动力。——摘编自张利民《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动力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分析自治运动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并指出其主要推动力。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的看法。

 

(1)特点:斗争以新兴市民阶层为主体;斗争形式多种多样;斗争目标是争取自由和法治。 影响: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促进封建主义的瓦解;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转型。 (2)背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清政府被迫开埠通商;面对统治危机,清政府不断进行改革;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西方城市管理体制和理念传入中国等。 推动力:政府、市场和社会团体。 (3)看法:城市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城市化发展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的积极性。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根据材料“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可以从参加主体、斗争方式、斗争目标等方面作答;第二小问从商 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义的瓦解等方面分析。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近代开埠通商,是政府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应对”“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振兴实业和创办新式学堂等,促进各地城镇手工业、工场和新式教育的发展”“近代工业”并结合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特征分析;第二小问从政府、市场、社会团体方面作答。 (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从城市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城市化过程中各方面推动力的关系来思考,城市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城市化发展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调动社会各阶层力量的积极性。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城市化·城市化 【名师点睛】城市化的发展是近年来的社会热点,也是高考关注的热点之一,本题选取中世纪 后期西欧城市自治运动和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相关材料,考查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和影响以及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背景和推动力,意在考查考生联系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考查城市化的角度有很多,比如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和中国近代城市化比较,西 方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城市化的比较等。复习中重点关注的知识:(1)中国古代的重要城市、城市类型、城市职能等。(2)中国近代(3)古希腊的城市的发展,特别是通商口岸的发展,城市规划,城市管理,市民文化的演变等。城邦经济和城邦政治以及公民意识等。(4)中世纪后期西欧城市中的资本主义萌芽,市民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城市自治运动等。(5)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发展过程中产 生的交通、污染等问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白寿彝先生曾说,“史学创新只能如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而不能如瓦特的发明蒸汽机”,白寿彝先生意在强调

A历史解释重在自由发挥

B历史研究要充分占有资料

C历史研究需要学以致用

D历史解释要尊重材料本意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在描述西方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是极端唯美的,那种阳春白雪的高调使得它只可能在少数知识分子群体中流传而缺乏广泛的群众根基,因而它显得底气匮乏和先天孱弱,更为糟糕的是,它太内化,太个人主义,太拘泥于个人感受,同社会潮流的距离也太远了一些”。下列作品符合这一流派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康德(1724—1804)宣称:普鲁士的开明体制,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启蒙时代的降临。他赞美普鲁士皇帝说:“也惟有自己已启蒙、不惧怕阴影、但同时手里握有一支训练有素且人数众多的军队以保障公共安定的君主,才能够说出一个共和国不可以斗胆说出的话:理性吧,思考多少、思考什么都行。”这说明康德

A赞赏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B支持和尊重思想自由

C认为君主具有理性精神

D推崇普鲁士军国主义

 

查看答案

1947年美国提出的“欧洲复兴计划”为西欧14个国家所接受。双方约定,美国提供的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所有受援国应对美国在关税、贸易限制和国内市场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从材料看,美国这样规定的出发点是

A恢复西欧经济

B稳固资本主义

C打开西欧市场

D遏制共产主义

 

查看答案

阿克顿说:“妥协是政治的灵魂,如果不是其全部的话”。达尔也说:“民主依赖妥协”。下列事件与“妥协”相距甚远的是

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1945年国共《双十协定》

D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