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公元前554 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公元前554 年,郑国子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顿田制,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时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

材料二  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税,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税,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到了第三年,又有人歌唱道:“我有子弟,于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裁培。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

一一上述材料译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对改革态度的变化并归纳变化的原因。

 

(1)历史背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私田大量出现;新兴地主阶层与贵族间的矛盾逐渐上升;大国争霸,小国生存艰难;思想上,百家争鸣,治国主张多元化。目的:富国强兵,缓和社会矛盾。 (2)态度变化:从反对和阻挠改革到大力支持和赞扬改革。 原因:子产改革信念坚定,保证改革持续进行;改革措施顺应社会变化趋势;改革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众受益。 【解析】 试题分析:(1)历史背景:依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公元前554年”判断此时为春秋时期,再根据所学,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子产改革的背景。目的:从材料中“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时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得出子产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富国强兵,从材料中“ 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得出其目的之一是缓和矛盾。 (2)态度变化:对比“ 改革第一年”、“三年”、和“子产执政二十六年”百姓对待子产和子产改革的态度,得出从反对到支持再到赞扬。原因:根据所学,改革成功的原因一般包括:改革者的能力和毅力、改革措施得当、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民众的支持等等。 考点: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子产改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51~1957年中国高等教育中不同学科学生数量的构成比重情况表(%)。

 

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高等教育体现出的特征两个,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成因进行分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这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许多已形成的城市通过举行起义、成立公社、谈判妥协,开始实行城市自治。正如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所说:“当西欧封建社会的乡村耕作者仍然受到贵族的种种迫害时,城市中已经建立了秩序和良好政府,确保了人民的自由与安全……每个人以他的城市为骄傲,并且自觉地献身于城市的繁荣。”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是政府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应对。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时期,振兴实业和创办新式学堂等,促进各地城镇手工业、工场和新式教育的发展,城市主要功能开始嬗变。政府推行地方自治和设立城市管理机构等,从制度上规范了城市的发展。通商口岸与国际市场接轨后,进出口贸易迅速增加,大量商人聚集口岸城市,城市的集散功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近代工业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沿海沿江城市兴起,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它改变了城市经济的结构,增强了城市的经济实力和经济职能。市场与城市的互动,促使经济重心和布局的调整,也促使市场网络和城市体系的重构。聚集在城市的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会馆、同乡会和慈善组织等传统社团逐渐转换角色,更多地介入公共领域。由知识分子、实业家商人等组织的新式社团,在一定范围内行使着公共职能,社会力量开始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推动力。——摘编自张利民《我国近代城市发展动力分析》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的特点,分析自治运动产生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城市化发展的背景,并指出其主要推动力。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城市化发展的看法。

 

查看答案

白寿彝先生曾说,“史学创新只能如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而不能如瓦特的发明蒸汽机”,白寿彝先生意在强调

A历史解释重在自由发挥

B历史研究要充分占有资料

C历史研究需要学以致用

D历史解释要尊重材料本意

 

查看答案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史》在描述西方某文学流派时说:它“是极端唯美的,那种阳春白雪的高调使得它只可能在少数知识分子群体中流传而缺乏广泛的群众根基,因而它显得底气匮乏和先天孱弱,更为糟糕的是,它太内化,太个人主义,太拘泥于个人感受,同社会潮流的距离也太远了一些”。下列作品符合这一流派的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康德(1724—1804)宣称:普鲁士的开明体制,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启蒙时代的降临。他赞美普鲁士皇帝说:“也惟有自己已启蒙、不惧怕阴影、但同时手里握有一支训练有素且人数众多的军队以保障公共安定的君主,才能够说出一个共和国不可以斗胆说出的话:理性吧,思考多少、思考什么都行。”这说明康德

A赞赏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B支持和尊重思想自由

C认为君主具有理性精神

D推崇普鲁士军国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