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

据《中国史纲》,春秋时人主的最高尊号是王,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战国中期后,诸侯称王,人主的尊号只好为帝,原为光大之义的“皇”字称天神。到秦王嬴政统一全国后,他自称为“始皇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反映了(    )

A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B人主权力不断加强

C地方势力左右人主尊号

D人主尊号的变化与社会转型相适应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天神的最高尊号是帝”、“人主尊号的这些变化”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项表述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核心意思衔接不好,不正确。CD两项的表述,本身错误,排除。进一步可知,A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帝王权力的加强·借助于天加强统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科举考试两容的变化,折射时代要求和历史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熙宁二年,王安石开始法后动议神改贡举制度,知贡举之弊,且本人笃意经学,加之认为诗赋取士使西北人才选出过少,遂下诏令众大臣议论科举改制一事,此提议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如直史馆苏轼在上奏中说:得人之道,在于知人......其选举有道,何必由学乎?......自唐至今,以诗赋为名臣者,不可胜数,何负于天下,而必欲废之?

王安石力主改制,在上表中陈述了自己的观点:今人才乏少,且学术不一......异论纷然,不能一道德故也。一道德则修学校,欲修学校,则贡举法不可不变。若谓此科当多得人,自缘仕进别无他路,其间不容无贤;若谓科举法已善,则未也。今以少壮时,正当购求天下正理,乃闭门学作诗赋及其入官,世事皆所不习,此科法败坏人才,致不如古。”——脱脱等《宋史·选举一》(卷一百五十五)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苏轼与王安石争论的焦点,简要概括二者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其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三产业经历了一个兴起、发展和兴盛的历史过程,也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12分)

材料 美国三大产业发展情况(所占比重)统计

 

回答

根据材料,提取两项关于美国三大产业发展情况的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查看答案

阅读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  弹指一间,中从第一个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材料二 1978年以来的中历史,有的学老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答:

(1)根据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一五"计划到"十五”规划期间,我社会济发展的变化趋势。任选一个五年计结合主题词和史实加以说明。(13分)

(2)根据,,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材料二两种历史分期各的依据,并结合史实分别加说明。12分)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指出:“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但20世纪50年代后东欧和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美苏短暂的首要地位让位于一种新的多元化社会。这实质上意味着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至少从政治上来看是如此。”这段材料中“全球地方主义的恢复”的寓意是

A. 世界已呈现政治多极化趋势    B. 两极格局已被打破

C. 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已经形成    D. 世界格局已形成“一超多强”

 

查看答案

有学认为太西洋把英、美、法三国永远地分隔开,但三国的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 西洋两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件的相同点是(    )

A主立宪制和主社会的构建

B资产阶级和君主专制的斗争

C民主代议制和共和体的建立

D权利”的诉求和人权的伸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