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6年,中共领导人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刘少奇指出,“我们国家有百...

1956年,中共领导人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刘少奇指出,“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我看不可怕,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补充嘛!”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深受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B尚未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灵活务实

D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与实践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材料体现不出受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影响,A项错误;根据“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可知三大改造已经完成,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公有制,B项错误;“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表明中国打破对斯大林模式单一公有制的迷信,是独立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灵活务实政策,C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是1959年至1961年期间,D项错误。故选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与实践·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探索与实践·相关状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宋美龄在《不宣而战之战争可以肆无忌惮》中说,“日本方今以种种事实证明,不宣而战之战争,如何可以毋须遵守束缚正式战争之种种国际公法,因此而尽量利用之。”材料表明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是为了(    )

A攫取大量侵华权益

B使其侵略活动免受国际法的约束

C避免英美出面干涉

D能够从美国进口大批的战略物资

 

查看答案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材料主旨是(    )

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

B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

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D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查看答案

明代中叶以后,土地押租制流行。而佃农的佃权,即土地经营权,即是有偿取得,遂可以有偿转佃和出典。这反映了(    )

A小农经济的制度困境

B土地经营权的商品化

C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传统经济政策的动摇

 

查看答案

据统计,在清末72家民族工业企业中,上海38家,广州8家,福州4家。上海自1849年至1911年,各类各级新式学校有259所;各类中外文报刊达60多种。材料可以表明(    )

A租界推动了上海市政现代化进程

B上海发展成为近代中国贸易金融中心

C租界对上海社会发展的双重影响

D上海走在近代经济文化现代化的前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