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新中国成立后,外语主要以俄语为第一外语,从1960年代中期以后,选择英语作为第一...

新中国成立后,外语主要以俄语为第一外语,从1960年代中期以后,选择英语作为第一外语。这是我国当时(    )

A中国对外开放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一五计划,接受苏联的援助,故出现俄语为第一外语;50年代末,中苏关系恶化,我国外交提出一大片的方针,所以出于国家战略的需要英语成为第一外语,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现代中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现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查看答案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历史时期出现的原因是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

B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C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已经确立

 

查看答案

1956年,中共领导人展开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刘少奇指出,“我们国家有百分之九十几的社会主义,有百分之几的资本主义,我看不可怕,它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补充嘛!”这表明当时中国(    )

A深受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影响

B尚未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灵活务实

D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

 

查看答案

宋美龄在《不宣而战之战争可以肆无忌惮》中说,“日本方今以种种事实证明,不宣而战之战争,如何可以毋须遵守束缚正式战争之种种国际公法,因此而尽量利用之。”材料表明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是为了(    )

A攫取大量侵华权益

B使其侵略活动免受国际法的约束

C避免英美出面干涉

D能够从美国进口大批的战略物资

 

查看答案

中国的封建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允许社会流动的,具有较强的调节社会矛盾、特别是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的社会机制。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三个主要剥削集团,官僚则是他们政治上的代理人。在中国形成了地主、商人、高利贷者和官僚的“四位一体”,维护封建制度成为它们共同的根本利益。材料主旨是(    )

A允许社会流动具有积极作用

B中国封建社会矛盾尖锐

C统治阶层根本利益具有一致性

D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