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世纪末,有学者在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时,认为那时候的中国如果不经革命的剧变,却...

20世纪末,有学者在讨论辛亥革命的意义时,认为那时候的中国如果不经革命的剧变,却经由立宪运动逐步演化为宪政体制,即使有一虚君也胜于经历多少年的反复暴力革命。该学者(    )

A正确认识到了辛亥革命的不足

B认为改良道路是近代中国的最佳选择

C主张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

D忽略了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辛亥革命功绩及意义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选项:学者认为近代中国可以逐步演化为宪政体制,暴力革命是辛亥革命的不足,但戊戌政变已经表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因此他所谓的辛亥革命的不足是不正确的,A项错误;该学者认为改良道路比暴力革命更好,但没有表明这是近代中国的最佳选择,B项错误;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该学者的主张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C项错误;该学者忽视了辛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的必要性和伟大意义,D项表述准确,正确。故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功绩及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指出:倘有百万家财者,先将家资契式禀报入库,然后准颁一百五十万银纸,刻以精细花草,盖以国印图章,或银货相易,或纸银相易,皆准每两取息三厘。……此举大利于商贾士民,出入便于携带。这段材料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后期农民阶级的经济需求

B太平天国领袖们共同的经济主张

C财富归公的圣库制度

D洪仁玕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查看答案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帝主张保全华夷之间的藩篱和沟壑,拒绝外国公使进京,甚至一度令谈判的桂良等人以免去外国进口关税来换取外国公使不驻京。由此可见咸丰帝(    )

A力争清朝大国地位

B缺乏近代外交意识

C积极维护国家主权

D轻视民族工业发展

 

查看答案

道光帝曾下达如下谕旨:一、烟价在广州已付,军费和商欠不准赔;二、平行礼可以通融;三、香港“暂行赏借”(不是割让),闽、浙沿海暂准通商,但不许长久居住。该谕旨表明清廷(    )

A认可增开香港岛为通商口岸

B坚持通过朝贡贸易与英国通商

C拒绝《南京条约》赔款要求

D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受到冲击

 

查看答案

有德国学者认为,从宪法角度而言,德意志帝国是个“怪胎”。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中主要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皇帝担任国家元首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

C内阁掌握行政大权

D帝国议会由民选产生

 

查看答案

“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后来,国王意识到政务方针必须得到议会的认可,于是逐渐过渡到在议会多数派别中遴选大臣。到安妮女王时期(1702~1714年),大臣们有事先在自己中间协商,协商好了再向女王报告,取得女王认可。这表明英国(    )

A光荣革命成果受到侵蚀

B国王仍旧拥有行政权力

C责任内阁制已基本形成

D议会未能阻止国王专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