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近代的公民观念源于社会契约论--国家是平等独立的个人的集合,公民权是受法律保障的个人权利。古代希腊的公民观念与之相比,不同之处是
A.公民的身份特权
B.公民的义务责任
C.公共事务的意识
D.参政议政的权利
《万民法》:“宁可漏网一千,不可枉屈一人。提供证据的责任在陈述事实的一方,而非否认事实的一方。”材料主要反映了罗马法
A.重视证据
B.强调司法程序
C.具有包容性
D.缺乏灵活与变通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所有成年男性公民都能出席“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国家的重大问题,如战争与媾和.城邦粮食供应.选举高级官吏等。这反映的实质是
A.人民民主
B.天赋人权
C.主权在民
D.君民共主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作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 郡县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郡国并行制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是
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B.皇室权威更趋强化
C.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A.重农抑商
B.削弱相权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