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晋书·列传第六》记载:卫瓘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

《晋书·列传第六》记载:卫瓘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用使朝廷德让,野无邪行。……魏氏承颠覆之运,……立九品之制,粗且为一时选用之本耳。……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这说明卫瓘等主张

A.以门第族望为选官标准

B.恢复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

C.通过考试发现选拔人才

D.建立由上而下选拔官员的制度

 

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题干中“今除九品,则宜准古制,使朝臣共相举任,于出才之路既博,且可以厉进贤之公心,核在位之明暗,诚令典也。”等信息体现的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考试制度,故C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其著作《殷墟书契后编》中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此制度为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查看答案

《全球通史》中指出:“随着经济商品化,土地成为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财产。富有的商人获得了大笔地产,贵族们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不再像过去那样向村社头领收取一定量的地租,而是派人直接向农民索取更多的地租。”古代中国出现这种现象之时,政治上主要表现为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开始实行分封制

C.分封制被严重破坏

D.礼乐制度的崩溃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千年中华文明成就辉煌但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成为中国向前发展的包袱。先民修筑了万里长城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但也限制了自己的视野和对外交往。先民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中国南北但这对于封建统治者来说主要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满足专制者游玩的需要。运河往来最多的是官吏们的游般和运送皇粮的漕船。中国拥有“四大文明”这固然是中华民族的奇迹和骄傲但是罗盘针可以看风水亦可导航火药可以制造喜庆的鞭炮亦可制造杀人的武器。更为关键的是似乎是文化的取向中国有远航郑和下西洋早在哥伦布诞生之前但主要的目的不在于开辟国际贸易对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提高生产力没有显而易见的深远的促进作用。

材料二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古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变革的阻力。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一种“色彩”。

材料三  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费正清曾说“导致中国落后的一个原因恰恰就是中国文明在近代以前已经取得的成就。”

——《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华文明的显著特征是什么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所说的“变革的阻力”指的是什么

3结合明清有关史实论证材料三费正清的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宋代的商业繁荣是建立在农业和手工业迅速发展、生产的专业化和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宋代城市的数量和规模都较前代有较大幅度的扩展,城市人口大量增加。

——史仲文主编《中国全史》

材料二  开放强大的文化活力,蓬勃的贸易经济,突破了宋以前京师关于夜市的禁令……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坊市制度的崩溃,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这些都是前代都市所未有过的经济生活景观。

——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当时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其中640家资本雄厚的商户分别属于160行囊括米、盐、茶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适应商业大潮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四经济、文化中心、政治中心的转移,常常导致城市的盛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自五代后梁建都以后日益繁华兴盛,到北宋时已发展为当时世界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东京城市商业繁荣的主要原因。

2依据上述材料并以东京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大多数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材料二 

 

图一“通途”图二雅典居民比例

材料三  希腊是哲学的故乡,三位希腊先哲都与雅典有关: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出生于雅典;而亚里士多德先在雅典学习,后在那里讲学,是集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之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应如何评价材料一的内容

2材料三的现象与材料一有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