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

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障碍,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秩禄公债(废除封建特权身份的补偿金)分配状况表

 

金额(日圆)

利率

武士(18741876年)

16,565,000

8%

大名(1877年)

31,412,405

5%

大名和武士(1877年)

108,242,785

7%

神主(1877年)

334,050

8%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注: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的国家。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在日本的近代化中,武士曾经起过独特的作用。它既是倒幕的领导者,明治维新后近代化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因近代化的推行而逐步衰落。然而武士道精神却并未随之消亡,而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并指出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变法措施。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在向西方学习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本领导人”感兴趣的那些“增强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是什么?

(4)材料四中武士道精神“延续”体现出明治维新具有怎样的局限性?指出这些局限性在“其近代化道路选择”中的具体表现。

 

(1)影响:经济上获得补偿;但丧失对土地和人民的管辖权;失去封建特权地位。措施: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 (2)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结合日本国情,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反对极端西化。(或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保留封建残余) (3)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式军队,依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 (4)局限性: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带有军国主义色彩。 具体表现:保留天皇制度;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表格中信息从“经济上获得补偿;但丧失对土地和人民的管辖权;失去封建特权地位”的角度回答;第二小问措施依据所学知识从“废藩置县;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实行四民平等。”角度回答。 (2)本题考查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特点依据材料二中“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的信息归纳作答。 (3)本题考查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三中“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的国家”的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明开化,提倡资本主义文明;建立新式军队,依照欧美国家建立常备军”的角度思考回答。 (4)本题考查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中“是在日本社会中长期延续下来,影响到其近代化道路的选择。”并结合所学从保留大量封建残余以及带有军国主义色彩角度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保留天皇制度;走上对外侵略扩张道路”角度回答即可。 考点:历史重大改革回眸·近代历史改革·明治维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王安石是一位理论上的先行者,希望走出一条不同于历史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安石)向皇帝保证任用熟于“理财”的人就能确保“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认为,“理财”非古代的政府所为。政府应该确保它的政策不会妨碍人民使自己富裕起来。税收只是为了让政府能维持秩序。

——包弼德《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

材料二王安石变法……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想尽量用经济的办法管理国家财政,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司马光争论的焦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王安石为实现“民不加赋而国用饶”而推行的措施。

(2)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重视商品货币作用的原因。

(3)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的教育理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围绕这一理念在科举制度方面的改革措施。

 

查看答案

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於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遭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天下,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魏书·高祖纪上》

材料三  旧无三长,唯立宗主督护。所以民多隐冒,五十、三十家方为一户。(李)冲以三正治民,所由来远,于是创三长之制而上之。

——《魏书·李冲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简要分析采取这些措施的不同原因。

(2)依据材料一、三概括在政治方面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

(3)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的性质和改革成功必须具备哪些要素?

 

查看答案

美国作家小约瑟夫·奈在《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中说:“我们所面对的真正问题,并不是主权国家继续存在……所有的国家,包括最大的国家,都面临着日益增多的难以在主权国家边界内加以解决的问题,比如资金流动、毒品交易、气候变化、艾滋病、恐怖主义以及文化入侵等等。”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

A.抵制全球化

B.取消主权国家

C.建立单边格局

D.加强国际合作

 

查看答案

经过50年的一体化,……该区域组织呈现出如下特点:多个组织并存制度化程度或强或弱的各种合作形式并存。无论是在运作功能还是成员国归属上,……都是经历了不同领域各自为营的一体化、各种机构的专门化以及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分化之后的产物。”据此判断该区域组织是

A                      B                  C                     D

 

查看答案

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的大会上曾指出:“要挽救俄国,单靠农业的丰收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的情况良好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会灭亡而不成其为独立国家。”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这一成果主要得益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农业集体化运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