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地权意图在地价上涨时国家按较低的价格把私人所有的土地收买下来,使国家成为全国土地的主人,由国家收取地租,实行土地国有。”孙中山的这种设想
A.是解决贫富悬殊的最佳途径
B.难以得到农民阶级的理解
C.是避免社会革命的最佳选择
D.能使中国迅速地走向富强
“我中国已被灭二百六十余年,我华人今日乃亡国遗民,无国家之保护,到处受人苛待。故今日欲保身家性命,非实行革命,废灭鞑虏清朝,光复我中华祖国,建立一汉人民族的国家不可也。故曰革命为吾人今日保身家性命之唯一法门,而最关切于人人一己之事也。”从孙中山的言论可看出他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
A.激化了满汉之间的矛盾
B.带有很强的民族歧视
C.未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D.具有大汉族主义倾向
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认为:“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礼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上述引文旨在
A.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
B.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
D.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在这里,胡适对《新青年》评价的理由是
A.《新青年》代表了提倡维新,推动富国强兵的时代
B.《新青年》代表了反对专制,宣传君主立宪的时代
C.《新青年》代表了主张共和,掀起民主革命的时代
D.《新青年》代表了批判复古,崇尚民主科学的时代
孙中山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这一运动应是
A.戊戌变法
B.太平天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