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魏源《海国图志•序》

材料二  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灵合九州之力乃天经地义之道古今中外不易之理。……夫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遣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张之洞

材料三  泰西各国皆设议院,……民以为不便者不必行,民不可者不必强。……制治固有本也。……故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尚何敌国外患之敢相凌辱哉?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

一曰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二曰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曰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概述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的核心主张。

(2)材料三两则史料同属维新派的主张,就政治制度的建构而言,有何差异?据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来推断差异原因。

3综合四则材料概述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想解放的过程。

 

答:(1)材料一“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是君主立宪。 (2)前一材料明确主张君主立宪,后一材料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张以君权变法,只是上书言事而已;康有为依靠皇帝来变法。 (3)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 【解析】 试题分析:(1)需要结合材料去概括。由材料一中的“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可以归纳出其核心主张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材料二中的“不可变者,伦纪也,非法制也;圣遣也,非机械也;心术也,非工艺也”可知材料二的核心主张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由材料三中的“皆设议院”、“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等信息可以知道其核心主张是君主立宪。 (2)差异:由前一材料中的“欲借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可以知道它明确主张君主立宪,后一材料中“大誓群臣以革旧维新,而采天下之舆论,取万国之良法”、“开制度局于宫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为参与,将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设待诏所,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可以看出根本不提兴民权、设议院、开国会,主要是主张以君权变法,只是上书言事而已。原因: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是依靠皇帝的要求具体提出变法的建议和实施办法,所以在实践中,比维新派先前的主张倒退了,保守了。 (3)材料一是面对西方的坚船利炮,意识到了需要学习;材料二是从认识到努力要实践,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过程;材料三是学习西方的认识更进一步,开始涉及政治制度;材料四则是又认识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的重要性,据此可以概括为:从学习西方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思想;从理论主张到付诸实践。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洋务思想、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比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孙中山指出“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故要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下列选项属于孙中山“社会革命”要求的是

A反对少数满洲人专制

B反对君主一人专制

C反对少数富人专制

D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查看答案

1924年1月孙中山在解释新三民主义时说“本党既服从民生主义则所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集体主义均包括其中。”这说明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A主张实现社会公有制

B致力于谋求实现社会公平

C与社会主义本质相同

D推动了土地革命的进行

 

查看答案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是

A全面学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B仿效物质文明排斥政治制度

C重视政治文明忽略物质文明

D照搬物质文明选用政治文明

 

查看答案

孙中山说“一般普通人民负担的杂捐太重总是要纳税所以便很穷所以中国的穷人便很多。这种穷人负担太重的原故就是由于政府抽税不公道地权不平均土地问题没有解决。”可见

A孙中山认识到节制资本的重要性

B孙中山主张申民权进而限制地主

C近代中国贫困的根源是土地不均

D土地问题是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

 

查看答案

据《孙中山年谱》记载孙中山在1912年3月至1913年春期间曾把三民主义缩减为一民主义“……不难以平和办法逐渐促社会之改良。”“一民主义”指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