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

材料二: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材料三: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材料四: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他认为,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学派的思想?列举其代表人物及其主要的思想主张?

(3)材料三体现了董仲舒的什么思想?他提出该思想的目的是什么?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思想主张,并指出朱熹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

 

(1)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意义: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一个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国家。 (3)思想:“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目的:加强君权,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同时为限制君权提供理论依据。 (4)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即是天理,天理和人欲是根本对立的;人们应该克制自己的私欲,顺乎天理。目的: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理解与掌握。第一小问,材料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第二小问,历史意义结合教材内容回答即可,如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等等。 (2)本题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圣人不希望一切都学习古代,不墨受一成不变的旧规,而是研讨当代的情况,据此采取相应的办法,这一主张符合法家的思想。第二小问结合书本答出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可知“君权神授”“天人感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目的是加强君权,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同时为限制君权提供理论依据。 (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可知内容。从材料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可知目的。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影响及法家思想;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内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我昂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禁欲主义

B蒙昧主义

C人文主义

D理性主义

 

查看答案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谁的名言

A普罗泰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安提丰

 

查看答案

有学者在评论明清之际的某位思想家时说:“他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之大成”,“有一些辩证的观点,达到了前人所未达到的唯物主义思想的高峰。”这是对下列哪一思想家的评论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查看答案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B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查看答案

李贽自称为异端,主要是因为他

A鞭挞理学的道德观念

B否定儒家思想

C、否定孔孟学说

D否定封建专制制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