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摘编自历史《地理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动”具体表现。
材料二 在中世纪,议会的立法权实际上是不完备的。……1688年确立议会主权后,法律的创制权转为议会控制。但是,国王仍然拥有法律的审批权。1703年,1703年,安妮女王最后一次动用否决权,此后,英国女王再也没有行使国否决权,议会完全确立了最高王法权威的地位。在中世纪,上院地位高于下院。但是,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打击,特别是责任内阁制的形成,下院的地位更加重要,所有重要的法院几乎都来自下院。1911年,一项议会改革法案规定,下院通过的议案被上院否决后,只要在两年内连续通过三次便可以直接呈国王批准。这样,上院的否决权实际上只剩下两年延搁权。到1949年,两年延搁权改为一年,议案在下院重新通过的次数由三次改为两次,上院权限的下降使下院在立法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得到确定。
——摘编自洪波《世界政治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立法权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趋势的原因。
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摘编自钱缪《中国历史政治得失》
(3)概括材料三钱缪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古今中外政治制度“变动”的共同目的。
“欧洲列强的一个集团同另一个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这主要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A.使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挑战
B.促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的觉醒
C.使欧洲现存的社会制度遭到怀疑与否定
D.造成巨大破坏给人们留下了心灵创伤
阿诺德.汤因比曾这样说过:“1931年,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思考并坦率地讨论着西方的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任何作用的可能性。”他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冷战”局面开始形成
B.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D.经济危机的严重破坏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对柯立芝上述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
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加剧贫富分化,激化社会矛盾
C.压制民意,破坏民主制度
D.为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伏笔
四川民主人士张澜说:“这是新中国的一个人民大宪章。它确定了新中国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制度,它有了‘革命到底’的大方针,它有了稳步建设的大原则。”张澜所说的“人民大宪章”是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他们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由此,他们的努力只不过造就了散落在一个传统国家的一些新派孤岛而已”。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