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万历史以后,江南工商业市镇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还有距离更近的,如苏州府吴江县,在明末平均约每乡3个市镇,彼此不过数里之遥。材料说明
A.苏州府成为江南经济中心
B.明朝工商业市镇开始兴起
C.农村商品化生产程度较高
D.江南水路舟行的交通发达
郑和下西洋,中国以金银钱财、陶瓷、绸缎等换得了西洋各国的珍珠、宝石、珊瑚、玛瑙,长颈鹿、狮子等各种珍禽异兽,槟榔、椰子等热带植物。这说明郑和下西洋
A.无益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B.对外交往不计经济利益
C.促进中外经济交流互补
D.以宣扬国威为主要目的
孙健在《中国经济通史》提到,“西汉时期,冶铁业非常发达。据考古发掘,在北京清河镇、山东藤县、河南鲁山、南阳、巩县、方城和江苏的利国驿等地,都发现过汉代冶铁遗址。其中以南阳、巩县两处冶铁遗址规模最大。”这本质上反映了
A.中原地区农业发达
B.河南冶铁业发达
C.政府重视手工业
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下面《唐朝河西节度使张议潮统军出行图》,描绘的是唐朝敦煌地区最高统治者张议潮接受唐朝廷敕封为河西节度使后,统军出行的浩大场面。下列与图片历史信息相关的是
A.节度使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
B.节度使镇守边关,享受超官秩的仪仗
C.节度使接受敕封,加强了君主专制
D.藩镇势力强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如下图所示,与隋朝大运河相比,元朝大运河航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洛阳城市经济衰落
B.加强对南方的控制
C.政治中心向北迁移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美国学者G·罗兹曼认为:“科举曾充当过传统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动力的枢纽。这种考试是为维持儒家的国家正统的运作需要而设计的,是授予特权和打通向上层社会流动的手段,构成了社会理想的中国模式。”这是因为科举制的实施
A.提升了政府官员的文化素质
B.体现了公正唯贤的选才标准
C.有利于强化专制和集权政治
D.促进了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