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在同治年间的中国沿海城市,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1867年,因父亲突然去世而陷入家庭困境的严复跨进福州船政学堂。后又被作为海军军官学生派遣出洋,曾入英国格林尼茨海军大学学习。回国后,担任北洋水师学堂总负责人。因不是科举正途出身,始终无法施展抱负。

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现状,从1885年至1893年,已任北洋水师学堂校长并官居从四品的严复,四次返乡参加乡试,四次落第。1894年的战争,严复体验了海军倾覆和割地赔款的耻辱,写下了《论世变之亟》,并开始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进而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被时人誉为“西学圣人”。

——摘编自赵柏田《帝国的迷津》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如果你爱一个年轻人,就让他去学洋务;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让他去学洋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严复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并分析其原因。

 

(1)特点:自身贫弱、外援不足,形成相互独立又相互支撑两个战场;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抗战初期主战场是国民党正面战场;战略相持、反攻阶段敌后战场起到了关键作用。 (2)关系: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不同:领导政党不同(正面战场由国民党领导;共产党领导了敌后战场);抗战方针不同(正面战场主要依赖政府和军队;敌后战场贯彻人民战争路线,即全面抗战路线);抗战方式不同(正面战场以阵地战为主;敌后战场多表现为游击战);抗战结果不同(中国军队虽在正面战场英勇抵抗,但丧师失地;敌后战场虽装备低劣,但成为抗战中后期的中流砥柱。 (3)态度:历史地看待,不戴有色眼镜加以全盘否定;全面地看待既不否定正面战场初期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也不否定其后期的消极影响。 【解析】 试题分析: (1)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第一问题目很灵活,要从当时人们对洋务运动的不同看法来做题,洋务运动能让一个人扬名立万,洋务运动也能让一个人遗臭百年。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不难概括,但是“分析其原因”就有难度,一定要结合严复时代中国的国情来去做这道题目。例如,民族危机的加深。也可以结合严复的阶级属性,资产阶级思想家,来得到答案要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近代思想人物·严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节录:第二条战俘……应在任何时候都应受到人道待遇和保护……

第四条拘留战俘的国家应有维持战俘生活的义务。

——1929年7月27日,英、法、美、德等46国订于日内瓦

材料二  二战期间,美军大多数官兵认为人道地对待战俘有助于诱使陷入绝境的德军投降,以减少生命的损失,还认为对战俘的正当处理有利于保护落于敌手的美军战俘。在美国,德军战俘营的食宿条件、战俘的医疗待遇与美军一致。德军战俘死亡率是015%。在德国,美英盟军战俘营具备基本生活设施。到1945年春,处于严重匮乏或极度匮乏的战俘营已经各占1/3。德军将领大多认为苏德战争“是一场日耳曼人反对斯拉夫人和犹太人—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战斗”。苏军战俘营中长期缺衣少食、无房住、无床睡、无医疗,病重者一律被枪决。到二战结束,苏军战俘死亡率是575%,英军战俘死亡率是35%。

——摘编自徐进《暴力的限度——战争法的国际政治分析》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二战期间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德国的战俘营中战俘待遇不同的主要原因。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自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则应自进而建设政府,自立法度而自服从之,自定权利而自尊重之。倘立宪政治之主动地位属于政府而不属于人民,不独宪法乃一纸空文,无永久厉行之保障,且宪法上之自由权利,人民将视为不足重轻之物,而不以生命拥护之;则立宪政治之精神已完全丧失矣。是以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治,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与欧美各国之共和立宪绝非一物。

——摘编自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陈独秀关于实现民主政治的主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庙号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仿中原传统制度设立太庙,早先草原部落联盟时代的首领以“太祖”“高祖”等庙号受到祭祀,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公,享有政治军事特权,成为北魏政权的统治支柱。孝文帝下令改革庙号,宣称按“宗有功、祖有德”的原则,推最先实现在中原进行统治的拓跋珪为太祖,不再为拓跋珪以前的祖先设庙祭拜。因太祖拓跋珪以后只有五位皇帝去世,为了不违“天子七庙”这一儒家礼制,孝文帝甚至前无古人地在太庙中为自己虚设一庙。庙号改定后,孝文帝下令,“非太祖子孙”及异姓封王、公、侯、伯者,皆降一等。

——据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查看答案

历史图片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阅读图片,完成下列要求。

 

比较图1、2和图3、4,提炼两项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儒家思想注重发挥文以化人的教化功能,把对个人、社会的教化同对国家的治理结合起来,对促进中国社会利益和社会关系平衡,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材料一  由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宣传“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以中庸辩证为思想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世事功,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兴起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摘要)

材料二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宋)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学派的核心价值观及其含义,并说明汉代新儒学是如何“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书院进行儒家伦理思想教育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