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时期人们对世界政治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来界定的,随若冷战的结束,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这一模式强调文化在塑造全球政治中的主要作用,它唤起了人们对文化因素的注意。对这一新的模式理解正确的是
A.造成了国际力量对比的失衡
B.强调了国家间联合的重要性
C.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化
D.强调了新的意识形态的冲突
共产国际指示中国共党:推翻国民党为反对日本帝国主文与一切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先决条件,必须发展罢工远动,领导学生运动,号召士兵与民众.联合反对帝国主义与国民党。该指示最可能出现在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这一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新生的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
B.德意志本质上仍然是封建专制国家
C.普鲁士王国是德意志统一的旗帜
D.加强中央集权以便外扩张的需要
在古罗马,若债务人到期不将某款项偿还,先是会被债权人收为奴隶,“使役之、出卖之、杀戮之”,后转变为对债务人实行监禁,再而转变为对放务人实施信用破产的丧廉耻制度。这反映出古罗马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道德因素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
C.法律充分保护罗马贵族的利益
D.法律具有保护人身权利的人文精神
珍妮弗∙托尔伯特∙罗伯茨在《审判雅典:西方思想中的反民主传统》一书中论及“权力和威望是来自少数几个富有家族之人所具有的特权,这一观念在任何人记忆所及的时间里,都是希腊人思想中根深蒂固的观念。”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制定“陶片放逐法”
B.组成“十将军委员会”
C.建立五百人议事会
D.实行公民津贴制度
历史学者袁伟指出,在“改革与革命的赛跑”中,当改革的路被堵死,革命的爆发也就是时势使然了。与其说“革命”是下层“激进”的结果,不如说是被上层”顽固”逼迫出来的。好在革命后,在革命党、立宪派、袁世凯与清廷的四方博弈中,以极少的牺牲达成了和解。可见,该学者认为
A.革命是拯救中国的唯一出路
B.当时改革与革命成为大趋势
C.清廷改革失策加速革命爆发
D.历史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妥协与退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