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官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官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患深自忧。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

(2)结合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

 

(1)北宋中期,财政危机十分严重。 原因:一是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设官吏,使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二是北宋还要送给辽和西夏岁币。 (2)材料三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 (3)出现了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中心内容的王安石变法。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有材料一“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材料中提供了“冗吏”“冗兵”等问题,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应为宋代,宋代一方面,设立不同的机构管辖军队,调兵的没有统兵权,统兵的没有调兵权,使之相互牵制;另一方面,经常换防各地驻屯的军队,以达到将不识兵、兵不识将、将无常兵、兵无常将的目的。其次,集中行政权。设立几位宰相和参知政事以相互牵制;三司管财政,直接对皇帝负责,削弱宰相权力,再者每年向辽西夏送岁币,故造成三冗问题。 第(2)问,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史实可知,范仲淹认识到了北宋存在的主要问题“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即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 第(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措施,联系课本可知主要有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二者都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运动,是对封建统治政策所作的内部调整,都因遭到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而失败。 考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宋面临的社会问题及改革•内容 【名师点睛】最大限度地提炼材料信息和最大限度地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是回答历史材料解析题的两个重心。为了节省时间,最好是先看设问,知道题目要求回答什么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有目的地阅读材料。其次,看两头,找信息。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第三,读懂、读透材料。对材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相关时间、地点、历史人物、观点等基本要素有个初步了解。找出关键字词句,最大限度的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关键词语是信息的集中表现,是材料中的重点,是答题时运用的重点。注意表格栏目,材料的关键或提问与解答的对立统一点在栏目名称。语文肢解,材料分层,方法:划句子成份,看标点符号。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材料二  1912年12月,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司令黄钟瑛病逝。有感于当时仍然严峻的海防形势,孙中山先生在其亲笔题写的挽联中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时代感叹。

——《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

海军实为富强之基彼美英人常谓制海者可制世界贸易制世界贸易可制世界富源制世界富源者可制世界即此故也。

——孙中山《十年国防计划》

材料三  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头号大国,陆地空间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在由岛链形成的半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海上通道和能源安全保障将是21世纪初叶我国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有7000年海洋文化,其航海在唐宋元迄至明中叶的七八百年内领先于世界。”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材料二中孙中山感叹中国海权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丧失的原因。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海洋观。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你认为这一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材料一  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其次,很明显,对于社会主义文献所做的批判在今天看来是不完全的,因为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为止……。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

材料二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三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纲领”指什么?作者认为导致“纲领有些地方过时”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中所说的“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指的是什么?马克思提出了哪一著名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3)材料三中所说“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指的是什么?马克思详细论述这一观点的著作是什么?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马克思主义应持怎样的科学态度

 

查看答案

王夫之在《论秦始皇废分封行郡县》中说“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因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呜呼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存乎神者之不测有如是夫”下列说法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A.郡县制的推行是秦速亡的原因之一

B.秦行郡县的目的是为了“行其大公”

C.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为害滋多”

D.反对实行君主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