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ǐ),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簋底部铸有...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guǐ),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

A.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

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

C.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内容可知,出土文物利簋上面有铭文记载武王伐纣一事,说明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故A项正确;材料并无说明“利”的获得赏赐是因为其获得军功,故B项错误;神权色彩指的是以某物体为精神信仰,通过特定人员的与信仰物进行精神沟通,预言福祸,信者以其预言为行为准则,材料仅仅体现了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故C项错误;通过材料可知,周王赏赐的是铜,并非礼器,故D项错误。 考点:史学研究·史学理论·史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结盟国

D.联姻国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官十九万五千余人。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患深自忧。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  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所述,你认为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

(2)结合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

 

查看答案

《辛丑条约》中的划定使馆界与今天的使馆区有何不同

 

查看答案

材料一  我国古代农业文明发达,投入农业经营的人口占绝大多数,政府的赋税也主要来源于农业……无论是中国国民,或是政治精英,大多认为国家的利益不在海洋。

材料二  1912年12月,中华民国第一任海军总司令黄钟瑛病逝。有感于当时仍然严峻的海防形势,孙中山先生在其亲笔题写的挽联中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时代感叹。

——《近代中国海权问题的历史反思》

海军实为富强之基彼美英人常谓制海者可制世界贸易制世界贸易可制世界富源制世界富源者可制世界即此故也。

——孙中山《十年国防计划》

材料三  21世纪在我国实施海洋战略,具有现实必要性和可行性。中国是世界人口的头号大国,陆地空间不足,资源有限,海洋是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最后空间。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必须依赖强大的海上力量作为后盾。中国自北向南,完全处在由岛链形成的半闭海状态,没有强大的海洋力量,就无法保证安全的出海通道。……海上通道和能源安全保障将是21世纪初叶我国面临的又一个新问题。

——《关于21世纪我国东部大海洋战略的思考》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什么思想观念?概括说明这一观念形成的经济根源。但也有学者认为“中国有7000年海洋文化,其航海在唐宋元迄至明中叶的七八百年内领先于世界。”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

(2)材料二中孙中山感叹中国海权丧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海权丧失的原因。依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海洋观。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强海军建设的重要意义。

 

查看答案

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你认为这一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