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3据材料四概括说明这种的影响。

 

(1)血缘、门第、等级、世袭。 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2)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3)影响: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先秦时期政治制度世袭制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先秦时期实行世卿世禄制,实际上是贵族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袭制的选拔标准为血缘关系、等级、门第高低和世袭,贵族垄断了官制。材料二体现的是察举制,据材料“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和所学知识可知,察举制的选官标准为德才,尤其注重孝廉,有利于平民做官,打破了贵族对官制的垄断。 (2)据材料“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可知,其所述的官制为九品中正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下世家大族掌握人才选拔的权力,任人唯亲,压制人才,不利于选拔真正有用的人才,不利于国家政治的发展和完善。 (3)注意材料信息“此种制度较广泛地向地方各阶层的地主们打开了入仕的途径”可知说明科举制度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根据材料信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可知是指科举制推动了社会尚学风气的形成,把读书、考试和做官三者结合起来。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至元的政治·选官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皇帝不满内阁票拟发回重拟时如内阁认为自己的意见正确可以拒绝重拟以原票封进。以上材料主要表明

A.明朝内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内阁事实上成为决策机构

C.明朝皇权较前代有所弱化

D.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

 

查看答案

明朝开国第一考中进士的全是南方人结果引发北方士子的强烈不满。朱元璋亲自督导彻查此案结果并未发现科场舞弊最后只能以增设北方士子恩科来平息骚动。这一事件反映了

A.科举制难以选拔实用型人才

B.科举制不利于教育公平

C.经济发展影响教育水平

D.专制体制容易引发科场舞弊

 

查看答案

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查看答案

据《唐会要》载“贞观年间皇子李恪因为打猎时踩坏了庄稼遭侍御史刘范弹劾.据此推断当时

A.中央监察机构职能增加

B.御史监察受到皇权的庇护

C.司法制度逐渐发展完善

D.监察不回避贵族统治集团

 

查看答案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史记》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

C.史家的研究论文

D.秦简的记载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