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中国产的土布质量粗糙

 

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英国棉布在中国遭到自然经济抵制,而滞销,故A正确。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但遭到自然经济抵制,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故C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产的土布质量粗糙,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物考古和鉴定往往需要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辨别。而其中有些赝品往往只需用肉眼就能轻易做出判断,请仔细观察和辨别下列铜币的拓片,其中哪一枚可能是真币

 

 

查看答案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D工匠与机户之间关系紧密

 

查看答案

诗能叙史。从唐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

A夜市商业繁荣

B市的管理制度已经发生变化

C草市设施齐全

D商业活动完全突破时间限制

 

查看答案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冲突中被动产生,又在吸收西方民族主义精要与本土思想精华的基础上逐渐丰富完善的。特别是在义和国运动失败之后,排外主义的传统民族思想影响式微,而以民族国家观念和主权意识为基调的近代民族主义则逐渐流行,成为反抗西方入侵的新的思想资源。

——摘自张鸿石《论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

材料二  (1906年)“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民族革命的原故,是不甘心满洲人灭我们的国,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1912年)“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9年)“现在说五族共和,实在这五族的名词很不切当。我们国内何止五族呢?我的意见,应该把我们中国所有各民族融为一个中华民族,并要把中华民族造成很文明的民族,然后民族主义乃为完了”……“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以诚,合为一炉而治之,……融合我们中国所有各族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

——摘自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摘自《毛泽东祭黄帝陵祭文》1937年4月5日清明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观的发展历程并概括其核心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

主要法律法规(节选)

新中国成立——

十一届三中全会

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82年宪法颁布

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四大前

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保护知识产权巴黎公约》的决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前

1982年宪法第二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教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

中共十五大——

中共十六大召开前

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采购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育法、科学技术普及法……

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上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充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