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

“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材料反映的主张是

A重农抑商

B废农兴商

C抑农重商

D农商并举

 

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农商并举的思想,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重农抑商,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废农兴商,故B排除。材料也不能说明抑农重商,故C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农商并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等级城际高速铁路——京津高速铁路开通运行。它将北京和天津两个举足轻重的城市连在了一起。下列有关中国近现代交通业发展演变的说法与天津有关的是

A中国第一条铁路的建设

B中国航空业的开始

C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D中国水上交通业近代化的开始

 

查看答案

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中国产的土布质量粗糙

 

查看答案

文物考古和鉴定往往需要运用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辨别。而其中有些赝品往往只需用肉眼就能轻易做出判断,请仔细观察和辨别下列铜币的拓片,其中哪一枚可能是真币

 

 

查看答案

“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

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D工匠与机户之间关系紧密

 

查看答案

诗能叙史。从唐诗“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中,我们可以知道当时

A夜市商业繁荣

B市的管理制度已经发生变化

C草市设施齐全

D商业活动完全突破时间限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