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够成为“显学”以及虽然在变革动荡的形势下显得迂阔难行,而到新社会秩序巩固后又捧上独尊地位的原因。汉代以后,儒学几经变化。礼教德治思想始终一贯,从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和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该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这种生活本体的变化引发了作家创作意识变化,时代前进的要求也为时代前进的思想变化提供了基础。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儒学在先秦一度成为“显学”的原因,儒家学说是怎样被“捧上独尊地位”的?

(2)根据材料二,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

(4)综上,说明儒家思想为什么能长期居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地位?

 

(1)“显学”原因:社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儒家学说的二重性特点;孔孟诸人对自身学说的宣传、办学活动扩大影响。 独尊地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儒学大兴;汉武帝时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兴办太学和地方学校,教育为儒家垄断,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2)进步:理学思想具有忧患意识,关注国家政治;崇尚道德,强调道德对社会的重要性;主张力行,具有务实倾向。 (3)背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宋明理学日益僵化;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 (4)原因:儒家主张尊重传统,又能根据时代需要吸收其他学说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儒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不断改造儒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显学”,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儒学被称为显学就是因为他与社会关系密切,主要体现在他的二重性特点,即针对君主也针对人民。对于儒家思想成为独尊地位是汉代之后,汉代董仲舒把儒家思想捧为正统思想,宋代理学盛行,到了明清之际与社会实际联系,成为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理学相比较传统儒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它吸收了除了儒家之外的道家以及佛家的思想,更符合当时社会的需求。此外它对人性的要求满足人们的要求,更符合统治者的口味。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理学内容来进行分析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首先我们知道李贽是明朝人,所以他的思想是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之际社会变革较大,程朱理学日益僵化,此外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且商品经济活跃,西学东渐的局面出现。这些都是当时的主要社会背景。 (4)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一个制度不可能长期的存在于一个社会,没有最好的制度,只有最合适的。制度想要长期存在必须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逐渐适应当时的社会。儒学吸收了其他的思想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它能够存在于中国两千多年,与社会实际结合,迸发出新的活力。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

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南宋]朱熹

“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

——[明]李贽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

(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如果要给以上三则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

 

查看答案

顾炎武说:“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C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查看答案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思想的核心是

A建立一家之法

B法律是由人来制定的

C反对君主制,实行法治

D建立君主立宪制

 

查看答案

与下列中国古代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对应准确的是

①“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②“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③“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A①孔子②李贽③顾炎武

B①墨子②王阳明③王夫之

C①墨子②李贽③顾炎武

D①孔子②王阳明③王夫之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对君主的权力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