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形成此“...

“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形成此“主流”的主要原因是

A.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B.文人社会地位的没落

C.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D.市民阶层发展的需要

 

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是考查市民文学。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市民阶层,市民阶层需要的不是脱离实际生活的文学,而是能够反映他们现实生活的文学艺术,所以以世俗之笔,描写世俗之情才成为明代中.后期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的主流,本题答案就是D。此“主流”不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和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也无关,不能选A和C。文人社会地位不是没落而是上升,不能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小说与戏曲艺术创作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北宋大儒张载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体现了学者匡时济世的理想追求

B.反映了理学以继承儒学正统为己任

C.理学家具有反对君主专制的要求

D.说明理学思想有利于稳固统治秩序

 

查看答案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材料反映的是

A.唐朝都城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

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

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

D.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时期,“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在腹里繁华之地称为县,在边鄙之地则称为郡。”这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设置郡县是领土扩张的需要

B.从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过渡

C.血缘关系是士大夫受郡受县的依据

D.县的地位高于郡,郡县两级制形成

 

查看答案

“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这是从中国的近代屈辱到现代崛起的艰难历程中得出的基本结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夷货非衣食所急。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材料二

中国内地风气尚未尽开,资本又不充裕,试问舍世界各国经济互助,有何别法?互助之道无他,即合各国之利病共同,视线一致者,集一银公司,棉铁为主要,……凡有一地一矿一事视为可经营者,……详确其预算,等差其年度,支配其用数,程序其设施,检核其成绩,而又势以平等资本,公开昭布其条件,而互输产品保公司之利,以不犯土地尊主国之权。如是十五年小效,三十年大效,可以预言。

——摘自《张季子九录·实业录》卷七

材料三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作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同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一样,是我国对外经济联系的桥梁,进出口的重要基地。它要把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引进来,加以吸收消化创新,向内地转移,推动科技进步;要筛选移植国外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经营管理方式,为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摸索经验;要把沿海生产的“洋货”向内地销售,繁荣国内市场,满足人民需要;尤为重要的是,必须面向世界,发展出口贸易,开拓国际市场,为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多做贡献。

(1)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对外方面的主张有什么不同?各自出于何种考虑?

(2)材料三与材料二的主张看似相同,但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一本质差异是什么?

(3)材料三反映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4)上海浦东开发是中国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而早在20世纪初中华民族不少仁人志士就提出了开发浦东的最初设想。开发浦东的美好设想在20世纪初难以实现,而在20世纪末却喜获成功,造成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产品

名称

单位

按人口平均产量

各国为我国倍数

中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苏联

美国

英国

电力

原煤

生铁

棉布

千克

千克

千克

千克

79

830

17

09

734

2195

7610

844

953

2028

11446

34980

2445

3763

6142

5149

49380

1659

2552

7038

28

9

50

106

28

145

42

144

418

84

65

59

98

284

96

包括个体手工业的产量。

——《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1958年统计出版社出版)

材料二

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材料三

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我们比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做得好些。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像一些东欧国家由于轻重工业发展太不平衡而产生的严重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

材料四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面临怎样的问题。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2)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在农重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设想。在其后的实践过程中又有何偏差?

(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有利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对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