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甲午战争爆,抗日战争,理性地反思这两次中日战争,发掘它的现代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

甲午战争爆,抗日战争,理性地反思这两次中日战争,发掘它的现代意义以及对我们的启示,以避免新的历史悲剧出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绪年间,官吏“唯知民耗,殚民力……其能实心为民者无有也”。……清朝的军队既不是人民的军队,也不是国家的军队。唯此,它对人民没有爱心,对国家亦缺乏忠心。……甲午战争,是中日两国元气大比拼。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对清朝内部的一切情况了若指掌。

甲午战争之际,基督信徒内村鉴三(1861-1930),曾把当时的“日支两国关系”解释为“代表新文明之小国”与“代表旧文明之大国”的关系,于是,这场战争便不但不是什么“侵略”与“被侵略”,而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实际上,日本对待周边国家的态度,明治以来一直没有发生过根本性的改变。

——韩东育《甲午战前清朝内治环节的阙失与战后中日落差分析》

材料二甲午战争使日本军国主义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刺激了它向外扩张的贪欲,其侵略野心越来越大……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强烈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推动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救亡运动,加速了民主革命进程,为最后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

——王晓秋《从甲午战争到抗日战争》

材料三1940年3月,国民党正式尊孙中山为“国父”。国民党在这时将孙中山从党的“总理”转化为“国父”,其寓意显然是要将孙中山塑造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领袖,促使全体国民接受民族主义思想,从而唤起民众,凝聚民心,团结御侮,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认为,“今天中国人民正努力于抗战,从抗战的胜利中建造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这正是执行马克思的指示,继承孙中山的遗志。”

——邵雍《历史记忆与书写》

(1)材料一认为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以内村鉴三为代表的日本人对侵略中国的态度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甜头”是什么?列举甲午战争后日本向外扩张的史实。

(3)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促进中华民族觉醒方面的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从历史辩证法的角度谈谈你对两次中日战争的认识。

 

(1)官吏腐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军心; 日本蓄谋已久。义战(解放中国)(侵略有理,侵略有功) (2)甜头:《马关条约》(或答条约内容) 史实:参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东北发动日俄战争,吞并朝鲜,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三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 (3)贡献:提出新三民主义;促进国共第一次合作或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或推动国民革命兴起;成为激励全民族抗日的精神领袖。 (4)认识:两次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有利于中华民族的觉醒。(甲午战败带来了灾难也激发了中华民族觉醒,为抗战胜利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中国付出巨大代价,但也为民主革命胜利,为民族复兴奠基。)民族凝聚力的强力与否影响着战争的结果。(从民心角度作答,言有之成理即可。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和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解读信息能力和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论证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问,第一小问,提取材料信息,可以得出清朝官吏不管人民死活,军队也不是国家和人民的军队,可见“官吏腐败,清朝政府失去民心.军心”;另一方面,日本“几乎从明治维新开始即全面展开的对华调查和情报收集工作”可见“日本蓄谋已久”。第二小问,从材料信息“所谓‘新文明’战胜‘旧文明’的‘义战’”,可以看出日本对侵略中国战争的态度为“义战”。 第(2)问,第一小问,甲午中日战争结束,中国战败,签署《马关条约》,日本从中获取很多权益。甜头即此。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日本侵华的史实即可。(逐一所学事例的时间必须是1895年之后的即可) 第(3)问,从材料三“将孙中山塑造为全民族共同的精神领袖”关键信息中可以看出孙中山的贡献之一:成为激励全民族抗日的精神领袖。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唤醒民众民族精神的贡献还有“提出新三民主义;促进国共第一次合作或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或推动国民革命兴起”。 第(4)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可以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辩证分析两次中日战争,只要抓住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即可。 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抗日战争·影响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王崇古在河东业盐,张四维的父亲是长芦大盐商,累资数十百万,张王二氏联手,结成了盐商团伙,控制了河东长芦两处盐利,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

——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

而传统的城镇,商业机能则日渐浮现……1500~1800年的三百年间,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二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

——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

材料三: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官。

——《史记·平准书》

材料五:为了加强对中外贸易的控制和管理,清初设“粤东之澳门,福建之漳州府,浙江之宁波府,江南之云台山”四关,作为对外贸易的港口。康熙五十九年规定,对外贸易由广州的“公行”进行统一管理。一切必须经“公行”,非经“公行”不许私自相接受,民间私售,即违禁例。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下令关闭三关,仅留广州一关通商。

材料六:因清政府担心“洋船至宁波甚多,将来番船云集,留住日久,将又成粤省之澳门矣”。故于乾隆二十二年下令停止厦门宁波等港口贸易。乾隆五十七年,英国派使团来中国,要求建立“充分的外交关系”。英使所提出的要求,遭到拒绝。乾隆帝在给英王的敕谕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梁廷楠《粤海关志》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新现象。

(3)材料三四体现了我国古代统治者什么经济政策?

(4)结合材料五六说明清政府在对外贸易上实行的是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原因

 

查看答案

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及其管理水平。

材料一

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续汉书·百官志》载后汉光武帝的诏书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离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僧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因考试乃一种公开竞选,公平无偏滥。……寒苦子弟,皆得有应考之可能。又考试内容,全国统一有助于全国各地丈化之融结。……此一千年来,中国社会上再无固定之特殊阶级出现,此制度预有大效。”

一一琦戈穆《国史新论》

请问答:

(1)材料一中的“四科取士”指什么制度?据材料一,归纳其选拔人才的标准。5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科二,概括该选官制度的弊端

(3)据材料三,概括说明这一制度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查看答案

20世纪70年代初蒋介石曾声明:“我们……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同时声明,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的此项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中华民国政府与全中国人民,决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材料表明

①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②美国政府已经放弃了对台湾的支持和控制

③蒋介石决意走台独道路

④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情况表

比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9%

7.3%

0

7.1%

上述数据表明,我国“一五”计划的完成

A.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B.使新中国重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C.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经济体系D.未能使公有制经济居主导地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