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和赛因斯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本志罪案之答辩书》(1918115日)

材料二: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陈独秀《研究室与监狱》(191968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陈独秀的主要观点。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对当时广大青年的意义。

 

(1)主要观点:①《新青年》无罪;②民主与礼教对立;③科学与迷信对立;④弘扬民主和科学必然要流血牺牲;⑤民主和科学可以救中国。 (2)意义:①激励青年勇于斗争,不惜牺牲;②勉励青年坚持理想,奋斗到底;③鼓励青年乐观向上,笑对人生。(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的是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主要观点,旨在考查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紧扣材料一信息“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等,分析、认知,重点把握到以下方面:《新青年》无罪、民主与礼教对立、科学与迷信对立、弘扬民主和科学必然要流血牺牲、民主和科学可以救中国等。 (2)本问考查的是陈独秀思想主张带来的意义,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的能力。审题的时候,要注意明确题干“对当时广大意义”要求,避免答非所问。紧扣材料信息“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等,结合新文化运动时期相关史实,分析、认知,重点注意从以下维度展开:激励青年勇于斗争、勉励青年坚持理想、鼓励青年乐观向上等,所组织的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陈独秀·思想主张;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新文化运动·陈独秀的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张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民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

保卫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

(1)根据材料,概括与一站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法国《1791年宪法》将《人权宣言》置于篇首,在正文中规定:“主权属于国民”“立法权委托给由人民自由选出的暂时性的代表们所组成的国民议会”“行政权委托给国王”“司法权委托给由人民按时选出的审判官行使之”。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依法享有人身、财产、言论、出版、集会、信仰等自由;参议院由各地选派的参议员组成,行使立法权;由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委员行使行政权;法院由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任命的法官组成,行使司法权。”

(1)根据上述材料,比较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1791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后,两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历程。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历史启示?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康熙末年,1711年规定:“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就让丁税固定了下来。康熙蠲免钱粮(免交赋税)“有一年蠲及数省者”或“一省连蠲数年者”,甚至有全国性的蠲免。史载,1691年与1703年康熙皇帝免除天下钱粮2759万多两。在康熙皇帝在位的61年间,政府蠲免钱粮共计545次,免除天下钱粮计银15亿两。

——《论康熙皇帝的经济政策》

材料二

康熙晚年,吏治松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再加上常年西北用兵,黄河泛滥成灾,造成了整个国库亏空甚多。随着地主经济的复苏,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地权转移因土地买卖而加速。农村里分化出大批无业光丁。同时,人丁逃亡和丁役不均引起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雍正时,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实行“耗羡(官府在征收赋税时借口征收钱粮有损耗而额外加征)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发给官吏。

——《论雍正王朝经济改革的得失》

(1)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康雍时期经济改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二者经济改革的落脚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二者在赋税改革上有何继承性?其主要的积极意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观点一

观点二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00

1917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840

1860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法制以“礼法合一”为主要特征。礼教所倡导的价值观在法的规范中得到体现,那么“依法断案”也是“合礼裁判”。但是由于法律的不可全述和社会行为的复杂,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违法而合礼教或不违法而违背礼教的行为,可以归结为“法外之情”和“法外之非”。“八议”制度是中国古代法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所谓“八议”,是指亲(皇亲国戚)、故(皇帝的故旧)、贤(依封建标准德高望重的人)、能(统治才能出众的人)、功(对封建国家有大功勋者)、贵(上层贵族官僚)、勤(为国家服务勤劳有重大贡献的人)、宾(前朝的贵族及其后代)。这八种人犯罪,不按法定的程序和刑罚审判,司法机关不得自行处理,要采取“请议”的特殊诉讼程序,即先交大臣会“议”,议其罪行,然后再奏请皇帝进行最终的裁决。这八种人经“请议”特别程序后,往往享有减免刑罚的优待。古代的诉讼虽然也收集使用物证人证,并比较重视勘验现场,但更重视口供,以口供作为定案的主要根据。在通常情况下,没有认罪的口供是不能定案的,这种对口供的重视就必然导致了刑讯逼供。……在中央,秦汉的廷尉、唐宋明清的刑部,一般都要受制于丞相、内阁等中央行政中枢;在地方,商周时地方司法权由诸侯掌握,秦以后由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行政机关掌握。

——王继尧《论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演变及特点》

材料二:1840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借口中国的司法制度过于野蛮残酷,不能适用于西方人,因此强迫清政府承认外国的领事裁判权。1906年秋清廷设立专门司职审判的大理院,从机构设立上启动了行政、司法分立的进程,如果说这一改革还只是对传统体制稍加变动的话,那么在地方各级,从袁世凯在天津府地方试办新式审判厅开始,到京师地方、东三省及江苏等地试办各级审判厅,以及后来各省城、商埠各级审判厅等各级新式审判机构的设立,无疑是对传统体制的重大突破。从其人员任用上看,传统体制中,各级行政官即是审判官,审判所需的法学专门知识主要是靠其司法审判的辅佐人员,而新式审判机构的审判官员,既需要较长时期的专业学习,考试选拔合格,并经过一定时期的试用后,才能正式成为其一员。袁世凯在天津试办新式审判厅时,“经试办数月,积牍一空,民间称便”,甚至开厅以后,洋商因为该厅审判公正,“亦有不先赴该国领事投禀而径赴该厅起诉者”。清末政府通过《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以及其后几部法律,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规定了辩护和律师制度。被告人有权对自己所受到的控诉进行辩护,并随时可以自己选任或由法定代理人为其选任辩护人。

——春杨《论清末中国司法体制的转型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司法审判制度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