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下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

下图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D 【解析】试题分析: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不可能出现这么多的劳动力在田里,故排除A;单凭一个场景不能说体现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故排除B;C选项与D选项相悖,因为C选项中土地公有制在中国古代不是没有出现,比如说在唐代,东汉末年都出现了一些田庄,在田庄里都是共同劳动共同生产,在田庄里的人有对农业生产的责任也有保护农庄的义务,东汉田庄经济发展的会比较充分一些,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汉代的田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并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查看答案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1912年12月中旬,中国举行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选举。获得登记的选民共有近4300万人,占人口总数1/10左右,这一比例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议会选举相比也不算低。当然,除少数知识分子和热衷政治的人外,许多选民连如何运用选举权都一无所知,政治参与意识也较低。因此,实际参选人数并不很多。在选举中,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席位的现象。选举结果,宋教仁改组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了绝对优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宋教仁一案曝光,引起舆论大哗,各界攻击矛头直指袁世凯。1912年至1916年6月,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政治史上的一道奇特景观。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期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世凯统治时期民主政治难以真正实现的原因。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北宋建立,赵匡胤采纳了赵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起精兵,则天下自安”的建议。集中军权,收回禁军统帅权;禁军配置实行“守内虚外”、“内外相制”政策;设枢密院,掌调军之权,与统兵的三衙相互牵制;奉行凶年饥岁,征募青壮年当兵的政策。集中政权,收地方之权于中央,集中央之权于皇帝。在中央削弱分割宰相之权,设政事堂、枢密院、三司使、审刑院,分掌行政、军事、财政、司法四权,直属皇帝,宰相仅管行政事务;削弱地方长官事权,以文官知州事,三年一换并不得在本地任职,设通判以牵制监督;地方财权、兵权收归中亚;官制方面采取官、职、差遣分离的办法,官为俸禄等级、品秩的依据,职是文官的荣誉头衔,均为虚衔,只有差遣才是实际职务。(艾国光《略论北宋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利弊得失》)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宋初年政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能推行改革的原因及改革的历史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51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

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

——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

上述材料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查看答案

社会转型是经济形态、政治结构、思想意识和社会生活等领域的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士人从商是很普遍的现象。清代李象琨《棣怀堂随笔》中说:“昊郡之士半商人”。明代士商还在总结行商经验的基础上编纂了一系列对于经商有实用价值的书籍,其中就有专为士商编写并以“士商”一词命名的,如澹漪子编的《士商要览》和程春宇缡的《士商类要》等。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商人们把培养后代入仕作为从商的最终目的,捐输买官成为他们跻身于士群体的主要途径。这类“绅商”群体,逐渐取代传统的绅士阶层,成为中国社会最有权势的在野阶层,在晚清政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最终导致了传统四民社会的解体。

——摘编自傅志明《儒商的内涵与外延辨析》

材料二

嘉、道时期,理学出现了新的发展态势,尤其是在理学营垒中出现了一个较有生气的湖湘经世派别,它强调理学的经世功用。如贺长龄等敏锐地感觉到理学在实务方面的严重不足,强调以“义理”修身养性的同时,要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对当时学术界影响非常巨大。他委托魏源编辑的《皇朝经世文编》,集清代中期经世实学之大成。稍后的曾国藩,更以清醒的政治眼光洞察到清王朝的统治危机需要经世实学的扶持,成为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郑大华、刘平《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明清时期出现“士商相混”现象的表现。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出现所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归纳嘉道时期湖湘经世派的特点,并依据所学知识简析其产生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促进鸦片战争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