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秦到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

从秦到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代虽然确立了郡县制这一具有进步意义的制度,但是由于他的残暴统治,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采用的是……混合体。……《后汉书刘焉传》记载:东汉末灵帝中平五年,朝廷派中央的高级官员―――九卿出任州牧,“镇安方夏”,“州任之重,自此而始”。东汉州郡县三级制随之形成。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元朝,政治制度与前朝比,具有一些鲜明的特色……元朝行省制度的定型,标志着地方大行政区划形成……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代表中书省对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确实也是一种具有明显优点的统治模式。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制度研究》

材料三: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并说明他采用这一体制的原因。东汉地方上出现的新行政设置“州”与西汉时形成的哪一制度有关。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就全国而言,行省并未覆盖全部路府州县”,并说明行省制的优点。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1)混合体:郡国并行制。 原因:郡县制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刘邦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 制度:刺史制度。 (2)说明:元朝除行省外,还有两个单列的行政区划:一是中书省直辖的“腹里”;一是宣政院管辖的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 优点: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3)理【解析】 从秦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都以加强中央集权为根本目的,外在形式变化,但根本性质不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综合分析与理解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结合教材知识可判断“混合体”指郡国并行制,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据材料一“这一制度的优越性尚未得以体现”“不愿意重蹈秦短命的覆辙”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三小问的解答结合州的特点可判断其与刺史制度有关。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需要结合“腹里”“宣政院辖地”加以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需要结合材料二“对其力所不及的地方进行管理,中央再从大局上对诸行省实施节制”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分析归纳的能力,解答时紧扣材料三“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等信息,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西汉郡国并行制、元朝行省制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加试题】下列关于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和圣彼得大教堂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由教会主持修建②继承和发展了古罗马的圆顶技术

③完工后都成为所在城市的最高建筑④设计时都利用肋条支撑或加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加试题】新安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程颢、程颐及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新安江畔的古徽州。古徽州地区留下大量反映徽州文化的牌坊和民居

上述图文反映历史信息有

①强调理学忠孝节义的人伦物理②凸显徽州地区宗法理念

③显现了理学家的价值追求④体现徽商“贾而好儒”的理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加试题】“(20世纪)30年代中期或者说末期的苏维埃社会,……是独特的、建筑在三个基本原则下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工业化、国家管理经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开辟的不同于西方的“非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其特征是

A.依靠本国积累工业发展资金

B.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按计划协调发展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D.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查看答案

【加试题】“持续了300多天”、“几乎由法军独自承担,最终又以将战线恢复到原始状况告终”、“给徒劳无功的德军留下了难以恢复的伤痛回忆”,这段文字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斯大林格勒战役

 

查看答案

【加试题】图是英国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塑造的一尊林则徐夫妇蜡像。关于英国人塑造蜡像原因,清政府驻英副使刘锡鸿参观后认为英国人非常敬重林则徐“忠正勇毅,不以苟且图息肩”的品格;王韬认为大清帝国钦差大臣林则徐放在蜡像馆门旁显眼处,竟然成了一个门卫!感到莫大耻辱。对这一

现象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刘锡鸿站在清政府立场上看问题,不足为信

B.王韬观点受封建思想影响较大,缺乏现代气息

C.历史本就“横看成岭侧成峰”,任由后人评说

D.评价历史易受研究角度的影响,有一定主观性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