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据《通志》载:“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为宋景公所...

据《通志》载:“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由此可见,导致曹姓形成的制度应该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世袭制

D.等级制

 

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封之於陶丘,这反映了分封制的特点,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大宗与小宗关系,无法体现宗法制,故B排除。材料主旨不在于世袭制,故C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等级制,故D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下列有关夏朝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建立

B.实行王位世袭制,形成“家天下”格局

C.建立了强大的统治机关,对全国进行直接管理

D.公元前1600年,为商汤所灭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嬴政初并天下,对丞相御史等大臣说:“寡人以渺渺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群臣提出“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应上尊号为“泰皇”。嬴政并不以此为满足,决定从“三皇”中取一个“皇”字,又取上古“五帝”中的“帝”,合成“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

材料二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示意图

 

材料三

“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1736~1796年)

(1)嬴政以“皇帝”为名号的主要意图是什么?“皇帝”是通过何种方式产生的?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如果欲下令治理黄河,最后负责实施的是哪个职能部门?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有何作用?唐朝的中书省与元朝时的中书省在职能上有何区别?

(3)材料三中乾隆的言论反映出我国古代君臣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汉时期的民谣说:“举秀才,不识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直(耿直)如弦,死道边,曲(投机取巧)如钩,反封侯”。

材料二

 

材料三

在漫长的科举考试中,曾产生出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数百万名举人(至于秀才就更不计其数了)。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西方人将中国的科举制度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1)材料一中反映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中选拔官员的方式和主要标准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分析,图片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有何弊端?

(3)科举制度与材料二相比有何进步?到了明清时期又为何成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查看答案

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先后出现了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内阁军机处等。这些变革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监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

 

查看答案

某本古书上有这样的记载:“朕自临御以来,十有三年矣,中间图任大臣,期于辅弼,以臻至治……赖神发其奸,皆就殄灭。朕欲革去中书省,升六部,仿古六卿之制,俾之各司所事。……”据此,这位“朕”应该是

A秦始皇

B唐太宗

C明太祖

D明成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