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最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生命力。”面图示从不同角度揭示了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图示中的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探讨也可以对图示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观点:中华文化创新精神源远流长 角度一文化理念的达变求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各派站在不同角度提出了新的思想,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体系;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新时期的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角度二制度建构的济世经邦: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辛亥革命创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角度三技术创新的独具匠心:四大发明是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中国水稻产量,并且有助于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审题分为三步,首先是结合设问与材料,搞明白材料中的基本观点是“中华文化的创新精神贯穿中国历史”,其中蕴含三个细节,一是“创新”,二是“贯穿”,实际上就是学生答题时要注意尽量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都要考虑到,三是要结合所学;第二步是分析题目说明,注意题目是不限定角度的,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题目设定的四个角度的某一个或多个,或者是修改、补充、否定、创新,这一块不求答题角度过度铺开,能够根据考场时间和自己的知识掌握,针对一个角度准确分析是比较理想的,在能力不足以支持深入分析的情况下可以退而求其次,从多角度论述;第三步是具体答题过程中操作的细节,一是观点明确,二是史论结合,既不要空洞地说历史概念没有史实,也不要只列举史实而不知道把史实与主题随时进行结合,三是注意列举的史实要准确,要和准备结合的结论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具体来说,如果是按照图示角度来回答,首先表明观点“中华文化创新精神源远流长”;如果按文化理念的求变求新来组织答案,史实可以选择百家争鸣、新文化运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如果按制度建构的济世经邦来组织答案,史实可以选择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中华民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等。 考点:古今中国的思想、政治制度、技术创新•古今中国的思想、政治制度、技术创新的发展•历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议会颁布的圈地法令与日俱增。……1679年颁布的《人身保护法》,使公民的人身自由得到保障。……1660年,一些学者已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丹尼斯?帕平……的实验对蒸汽机的发明起了重大作用。……1750年后,英国人口急剧增长。……而这期间的农业人口,却由工业革命前占总人口的75%,下降到1801年的35%。——史仲文《世界近代中期经济史》

材料二

通过机器进行的资本自行增殖,同生存条件被机器破坏的工人人数成正比。……在这些织布工人中,许多人饿死了,许多人长期地每天2又1/2便士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与此相反,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1834至1835年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

材料三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徐刚《世纪末的忧思》

材料四

苏联工业化道路是用忽视农业、压缩轻工业的办法片面发展重工业这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关系的严重失调和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型。……在经济增长方式上表现为走了一条粗放发展的道路。……苏联生产每单位国民收入用钢量比美国多90%耗电量多20%耗油量多100%水泥用量多80%投资多50%。——刘靖北《关于苏共败亡的思考》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二、三中有关英国工业革命的论点。

2根据材料四与相关知识指出苏联与英国工业化的异同。

3借鉴英国、苏联的经验教训谈谈我国应该怎样实现工业化

 

查看答案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我们以“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为主题展开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主题一

东西方政治文明的并存

(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

探究主题二

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中国古代长期以来以文明自居而把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称西方人为夷、番、鬼。20世纪初中国把西方的“Modem”翻译成“文明”“文明”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非常盛行如看“文明戏”。

探究主题三

东西方思想文化的冲突

近代中外文化交流是在冲突中进行的并且中国文化处于劣势。中西文化之间的这种落差影响了一些中国人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出现了两种极端的倾向一是“保存国粹”一是“醉心欧化”……以上一方趋于保守另一方又过于盲目他们对中西方文化优劣问题的评价都过于偏激。——张腾《近代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冲突及其作用》

1依据探究主题一的材料指出中西两种政治文明的差异及存在差异的原因。

2阅读探究主题二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世纪初中国“文明”内涵的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对西方认识的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

3探究主题三的材料中作者认为应运用怎样的观点评价近代中西方文化针对中西方文化“两种极端的倾向”请选择其中一个谈谈你的看法。

 

查看答案

随着世界金融领域的逐渐开放各国的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外汇市场等已经形成了一个全球性的巨大交易网络……1992年国际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对英镑发起攻击结果英国损失惨重而他本人却收获了10亿多美元。1997年他又冲击东南亚金融市场使东南亚经济一夜之间回到起飞前。材料主要反映了

A.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加强

B.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C.经济全球化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主导

D.经济全球化威胁到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

 

查看答案

1987年欧共体根据签订的《单一欧洲法》着手建立内部统一大市场。对此美国商务部副部长莫尔说“如果欧洲共同体的计划成为保护主义的产物美国最大的海外市场将危在旦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即将失去海外市场

B.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裂

C.欧洲力图摆脱美国控制

D.西欧成为美国的经济竞争对手

 

查看答案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欧盟

B.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世界银行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建立欧洲共同体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建立世界银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