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

思想的产生与社会的变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代社会剧烈变动各派政治力量大分化大改组社会中不尽如人意的弊端暴露无疑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樊树志《国史概要》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儒家与道家中关于”复古与怀旧”思潮的代表人物及相应主张。

材料二

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据材料概括董仲舒应对汉武帝“大道之要至论之极”的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汉代开始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家、儒家思想的地位分别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图13《海国图志》图14《民报》、孙中山题词图15《新青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先进中国知识分子对待西方文明的态度和目标上什么共同点,分析近代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不断深入的?

 

(1)主张:孔子:提出“克己复礼”(主张恢复周礼);老子:主张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 (2)主张:重视教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变化: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3)共同点: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均作为救国救民的武器,力求实现中国的独立与民主、富强。 趋势: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思想家们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出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不是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复古与怀旧成为一股思潮。”可知主张回到过去,这样的人物有孔子主张恢复周礼,还有老子主张恢复到小国寡民的过去. (2)根据材料二中“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可知,董仲舒的主张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主张教化,另一方面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地位变化: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制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外儒内法,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儒学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 (3)材料三展示三幅图片分别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三幅图片向西方学习经历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结合所学可知,整个中国近代,中国人始终的坚持是救亡图存.关于中国探索的过程,本问较简单,主义深入的层次是先器物,后制度,再次思想.要依次列举出每个层次的史实,注意史实的表述上把任务和事件表述清楚即可.先后顺序不能错误,这是最重要的.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内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内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内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性决策,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构想,更是中国梦与世界梦的有机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陆上丝绸之路有很大局限性,除了沿途自然条件比较险恶,需要经过茫茫戈壁沙漠外,更为严峻的是受西域政治形势影响而经常阻断。在唐代,由于唐与突厥、吐蕃的战争,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军事扩张,使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维系。陆上运输主要靠马匹、骆驼等,运载能力有限,费用高,而海上船舶运载量大,费用低。安史之乱以后,大批北方人南迁,使江淮地区经济获得空前发展。北方地区藩镇割据,“不供贡赋”,“国家用度,尽仰江淮”出口的大宗商品丝绸、瓷器、茶叶等,主要出产于东南地区。陆上丝路只是向西部内陆方向发展,难以到达朝鲜、日本、东南亚、非洲等地,而海上丝路则相对要自由得多,辐射面要大得多。

——摘编自杜瑜《海上丝路史话》

(1)依据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终取代陆上丝绸之路的原因。

材料二下表是1500~1800年间英国、荷兰两国抵达亚洲的船只数量统计表。

国家(代称)

1500—1599

1600—1700

1701—1800

65

1770

2950

811

1865

 

 

——据【英】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的甲乙各指哪个国家并分别说明理由。

材料三自公元1500年,世界进入全球化时代,贸易中心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地区以来,欧洲国家就利用它们在工业技术、经济与政治制度上的优势,孜孜不倦地探求在这个全新时代寻求霸权的道路:从西班牙国王……(到)俾斯麦或伊藤博文,都清楚地明白经济发展、海外扩张与军事征服,将成为构筑一个大国的三根必要支柱……

——《西方大国崛起的条件:海权,工业,殖民》

东南亚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中国愿同东盟国家加强海上合作,使用好中国政府设立的中国一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愿通过扩大同东盟国家各领域务实合作,互通有无、优势互补,同东盟国家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演讲

(3)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构想与近代西方国家的全球贸易在战略目的上的不同。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概括指出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政权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以征服其他国家为职志其所拟之消灭者仅是对方的王室与贵族秦王本身的重要卿相却全属客籍即统一天下之后亦然。秦之记录里看不出人民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三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指出为避免“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秦采取的政治举措及其历史进步性。

2料二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并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国家政治制度建设的立足点。

 

查看答案

右侧图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对于该流派兴起的时间与地点正确的是

A.14世纪意大利

B.19世纪初法国

C.19世纪七十年代荷兰

D.20世纪法国

 

查看答案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写道“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在此孟德斯鸠旨在说明

A.自由与他人关系的社会性

B.自由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权利

C.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

D.自由是民主的前提基础

 

查看答案

下列图示中最能反映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是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