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并规定“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材料说明汉初统治者...

汉初,官方禁止商人“衣丝乘车”,并规定“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材料说明汉初统治者推行的政策是

A抑制商贾

B.罢黜百家

C.商皆本

D.勤俭建国

 

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强调“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为官仕吏”。”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政策,BD与题干无关,C说法与材料不符,因此选A。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沈氏农书》中记载:“家有织户,织与不织,总要吃饭,不算T本,白然有赢。”这段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家庭手丁业

A与农业相结合,竞争力强

B.生产方式落后,效率较低

C.以营利为目的,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白给白足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1993年的奥斯陆协定和2000年的戴维营会谈,都是由克林顿政府主导的……打算达成一个倾向以色列的不公解决方案,但是两次谈判失败都算在了巴勒斯坦的领导阶层头上,领导人声称不接受协定。以色列从美国收到的大量援助令人不安,这是由于大多数的援助都被用在了以色列军队武器上,而这些军队和武器是直接针对巴勒斯坦人的——连妇女儿童也不放过。

——《巴以冲突的由来及解决之道》

材料二

奥巴马政府对巴以关系的影响力,是历届美国政府中最弱的一个。……虽然奥巴马政府向以色列提供了很多武器,但美国附加给以色列许多条件,包括在巴勒斯坦问题、伊朗核问题等问题上要求以色列让步,这是以色列所不能接受的。因此美以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在冷战时期,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给美国带来的,更多的是正面效应;但冷战结束后,这一情况发生了变化。中东地区一些伊斯兰极端主义兴起,包括基地组织在内的许多极端组织反美的原因,就是美国支持以色列。9·11事件和伊拉克战争发生后,美国国内对于这一问题有了更多的反思。

——摘编自《巴以冲突:流淌于血液中的执念与恩仇》

(1)据材料一概括两次谈判中巴勒斯坦领导人不接受调停条件的原因。这说明美国插手巴以问题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2)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奥巴马政府为什么对巴以关系影响力“最弱”。

 

查看答案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张居正柄政后,鉴于一条鞭法“有极言其便者,有极言其不便者,有言利害半者”,采取了十分慎重的态度,主张“果宜于此,任从其便,如有不,不必强行”,即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不强求一律。他还接受大多数人的看法,认为一条鞭法比较适合南方地区,“在南方颇便”。随着一条鞭法在局部地区的推广和成功,张居正越来越相信一条鞭法利多弊少,南北皆宜,值得全面推广。……尽管张居正在执政期间没有颁布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的政令,但由于他的态度明显是支持一条鞭法的,因而各地方官员纷纷推行,到万历二十年左右已推及全国。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材料二

一条鞭法以简化赋役征发的项目和手续为基本原则,规定各州县以白银为单位通算每年的正、杂役费用,得出一个“役银”数目,然后“量地计丁”,即按照丁、粮两项标准将其分摊到每家每户头上,每粮一石征银若干,丁一人征银若干,最终与该户的田赋(亦折银)合并征收。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条鞭法推及全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条鞭法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陈寅恪指出,文艺复兴向我们证明了一个貌似悖谬的道理:文化的复活与创新是相辅相成的,创新只有通过复兴才能实现。文艺复兴的经验和新文化运动的教训证明,没有复活,就没有兴盛。

——摘编自刘军宁《没有复活,就没有兴盛——从文艺复兴看新文化运动》

运用文艺复兴与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对材料中陈寅恪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论证;也可以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辛亥前后,人人言变法,人人言革命,太重视了制度,好像只要建立制度,一切人事自会随制度而转变。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已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我们讨论一项制度,固然应该重视其时代性,同时又该重视其地域性。推扩而言,我们该重视其国别性。在这一国家,这一地区,该项制度获得成立而推行有利,但在另一国家与另一地区,则未必尽然。正因制度是一种随时地而适应的,不能推之四海而皆准,正如其不能行之百世而无弊。我们讲论中国历史上的历代制度,正该重视中国历史之特殊性。若我们忽视了这一点,像我们当前学术界风尚,认为外国的一切都是好,中国的一切都要不得,那只是意气,还说不上意见,又哪能真切认识到自己以往历代制度之真实意义与真实效用呢?政治只是全部文化中一项目,我们若不深切认识到某一国家某一民族全部历史之文化意义,我们很难孤立抽出其政治一项目来讨论其意义与效用。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以一位法国人的眼光去对美国的民主制度加以评判。他考察美国民主制度所采用的是比较和借鉴的方法。虽然托克维尔认为美国是最好的民主国家,但他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美国的民主制度来发展法国的民主制度。美国的民主表现在多方面,包括身份的平等、公民的自由精神和自由理念、公民的民主精神、民主理念。依照托克维尔的观点,有助于美国维护其民主制度的原因有三:自然环境(地理环境)、法制和民情。法律和民主是美国人民的两大主心骨。美国人极其爱他们的法律,就如同爱他们的父母一般。

——摘自向文翰《从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得到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归纳钱穆和托克维尔对政治文明特点的共同认识并予以说明。

(2)联系所学知识,指出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施效果的差异,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