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通知,禁止农民随意(或经农村基层政府介绍)流入城市寻找工作,城市公私企业非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不得自行招雇农民工。这一规定
A.不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反映了优先发展农业的基本国策
C.造成了工业化建设的劳动力短缺
D.体现了国家对国民经济实施计划调控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这“三次热潮”的相同作用是
A.根本上动摇了传统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B.促进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
C.一定程度上分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D.为辛亥革命到来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了推动中国政治文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长期的努力,但最终还是不能如愿。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小
B.没有建立真正的革命武装
C.没有充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
下表反映了甲午战争前中国洋纱输入的情况,由此可以推断,洋纱的输入
A.使传统土纱退出了中国市场
B.标志着中国已成为外商原料产地
C.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D.说明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
关于德意志帝国的成立,著名的美籍奥地利国民经济学家熊彼得认为,帝国成立本身意味着德国经济从某种桎梏中的“继续解放”和投资风险中政治因素的“继续变小”,从而促使德国企业主的投资热情和较前更大的努力生产。与材料观点不符的是
A.是德国工业革命的政治保障
B.推动德国工业革命快速发展
C.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D.减少了投资的政治风险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德国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107000人。这反映了
A.德国进入了蒸汽时代
B.德国开始了工业革命
C.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D.德国进入了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