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史志》记载:南宋建安、瓯宁两县(今建瓯)共有进士994人,占全国进士总数的三十四分之一,为全国之冠。其最主要原因是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闽北书院教育兴盛
C.经济政治重心南移
D.建安雕版印刷发达
唐长安城中设有东、西两市,市下设行,如肉行、绢行、药行、鼓行、铁行等。可见唐都长安
A.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监管
B.商品交易打破了空间限制
C.城市的政治功能日益减弱
D.商品交易市场专业化明显
《史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这段记载说明
A.汉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工商业成为汉代社会基础
C.国家统一促进商业发展
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欲绮夺夷阳五田”“郤犨与丝矫争田”“晋欲至与周争堠田”(注:划线部分是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A.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土地日渐私有化
C.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后汉书》载:“建武年间,(任延)诏征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耕,民常告籴交址,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这段记载反映了当地
A.推广曲辕犁后增加了耕地面积
B.开始注重精耕细作提高农业产量
C.自然资源的贫乏导致生活贫困
D.农民意识的落后导致生活贫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现吾国国民生计日蹙,欲图自存,势已岌岌;舍注重实业教育外,更无急要之计划。……各种实业学堂得以次第设立,实于国民生计大有关系。”
“工业之发达,工学终效之征也。……苟欲兴工,必先兴学。”“数年以来,竭蹶经营,薄有基础,益见实业教育二事,有至亲至密的关系。”“夫世界今日之竞争,农工商之竞争也;农工商之竞争,学问之竞争……兴学为要中之尤要。”“欲求学问而不求普及国民之教育则无与,欲教育普及国民而不求师则无导,……教育为实业之母,师范为教育之母。”“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三者为教育之大纲。”“实业之所至,即教育之所至。”
“诸生在校数年,科学知识,日就新异,然此为书籍上之研究,至实地作业,又重经验。”“专门教育,以实践为主要。”
——《张謇全集·第4卷》
(1)根据材料,概述张謇主张大力兴办职业教育的理由。
(2)依据以上材料及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謇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