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
材料二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三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并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针对全球化浪潮中的疑问:“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世界里为什么美国像是水中之鱼?”有学者这样回应:“美国是一条非常大的鱼,在全球化的水中轻松地游着,居于支配地位。”这表明
A.全球化就是美国化,美国在全球化浪潮中无所不能
B.在全球化浪潮中,美国在综合实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C.在全球化浪潮中,世界其他国家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D.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超级大国美国主导下的全球化
西方一位学者指出:20世纪5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实际只是半球化,只有到了80——90年代,经济全球化才具有真正的全球性。材料所说“半球化”演变为“真正的全球化”,其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 两极格局的终结
C. 关贸总协定的推动
D. 知识经济的促进
下表为区域性合作组织的三种模式
模式 | 特点 |
模式1 |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
模式2 |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
模式3 |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
下列选项中组织与模式对应正确的是
A.欧洲联盟——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
B.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1欧洲联盟——模式2上海合作组织——模式3
C.亚太经合组织——模式1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2欧洲联盟——模式3
D.欧洲联盟——模式1上海合作组织——模式2亚太经合组织——模式3
有人将法德的关系作如下比喻:原来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指
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B.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
C.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D.法德关系的和解
有学者认为:在债务危机面前,欧盟各国将基于本国利益提出各项应对措施,繁冗的决策程序、不可避免的讨价还价带来了巨大的决策成本,并且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达成有
效的应对。这一观点旨在强调欧盟
A.尚未建成集体决策机制
B.制度缺陷不能应对危机
C.一体化进程将难以为继
D.存在利益多元化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