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相关概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说明中国的生活用品被外国市场占领,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A项错误,“开始丧失”于1842年《南京条约》;B项“取代”一词错误,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D项“主动开放”与近代中国史实不符,排除。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动·相关概况 【名师点睛】关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重点要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我国传统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耕织分离、纺织分离,这就为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条件。(2)洋务运动兴起的另外一个条件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而洋务运动兴起之后,又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3)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洋务运动的诱导以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的环境下产生与发展的,这就决定其发展历程曲折艰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地位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

A世界市场的形成

B.贸易通道的改变

C.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

 

查看答案

据张瀚《松窗梦语》记载,明朝中后期杭州仁和县有张毅庵者,因其丝织品“备极精工”,人相争购,于是逐渐富裕,从一张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雇请“各色人匠”,因此,“家业大饶”。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明朝中后期杭州的丝织业发达

B.杭州丝织品做工精致,备受欢迎

C.杭州丝织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杭州人辛勤劳动,因此逐渐致富

 

查看答案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商”。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B.经世致用思想形成,商业理念以钱至上

C.重农抑商政策提出,商人地位相对低下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查看答案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稀少和最美好的东西,往往会被皇家垄断。宫廷收藏的手工艺品主要来至于

A民间私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外国贡品

 

查看答案

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的直接目的是

A增加国君的收入

B.承认新兴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C.确立封建制度

D.满足新兴地主的政治要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