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载:“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冲破美国的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互相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材料中的“它”最有可能是

A.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1955年“求同存异”方针

C. 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C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它是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展活动,……(它)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主张世界各国在相处中互相监督,实行对等的约束和自我约束,具有法律性和道义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和意义,故C正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体现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区别,故A排除。“求同存异”方针主要针对亚非国家,故B排除。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属于中日关系,故D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名师点睛】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1954年4月29日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成为指导中印,以及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后来渐渐发展成为指导中国与多国关系的处理原则。其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著名法学家江平认为,“所谓法律理念主义,就是把法律从工具、从制度变成治国的理念”。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被该学者视为“中国走向法律理念主义”的标志性事件是

A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B.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颁布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1999年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

 

查看答案

1945年8月6日和9日,两枚原子弹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爆炸,瞬间造成了数十万人的伤亡。对投放原子弹的意义,至今仍有各种各样的看法。下列对此事件看法明显偏颇的是

A原子弹的投放与结束战争密切相关

B.战争加害国的受害民众不值得同情

C.这是一种对非战斗人员的伤害行为

D.造成战争中大量平民被屠杀的惨剧

 

查看答案

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A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查看答案

《朱子语类》写道:“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种分工体现了

A防止独裁的民主理念

B.宰相之间的程序性制衡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废除丞相之后的新举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