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同学查阅1970年某份老报纸时看到以下报道:“在过去的l年里,口口口政策己在国际生活中得到了有力的确认,因方它在人类处于灾难边缘的时候指出了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必须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该报道中的“口口口”部分字迹不清,它最有可能是
A.全球化
B.冷对杭
C.不结盟
D.争霸权
马克思、恩格斯撰写《共产党宣言》时,预言资本主义已以穷途末路,死期临近。但是过了近半个世纪.恩格斯在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中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写道,过去的判断“是不对的,19世纪中叶欧洲大陆的社会经济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木主义还有很强的“扩展能力”。符合恩格斯这一论断的是
A.巴黎公社失败的报本原因
B.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原因
C.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D.俄国七月事件后,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结束
甲午战争期间,清政府禁止本国报纸派记者采访战争过程,也拒绝外国记者随军采访。日本政府则启动了所有的宣传机器,宜传本国的开战立场,主张故争的正当性,允许外国记者随军采访和外国武官随军观战,赢得了西方国家的好评。清政府这一做法实质上是
A.未认识到舆论导向的重要性
B.出于军事保密的需要
C.专制体制加强对信息的管控
D.担心西方列强的干涉
1862年,英国人在上海的《华北捷报》载:“太平革命是一场血污的运动……它不是反清的革命,而只是反对一切安乐的、富有的以及和平的人民的血腥的‘十字军’……谁能说尽太平军给中国社会和物质繁荣带来的痛苦与破坏?”该报刊的观点
A.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有利于近代化的主流因素
B.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摧毁文明阻碍发展的一面
C.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要打碎旧世界的坚定决
D.完全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帝爱国斗争
明代白话短篇小说《转运汉巧遇洞庭红》讲明成化年间(1465—1487)商人文若虚国内经商破产后,跟随从从事海外贸易的人出海散心排忧。文若虚只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篓洞庭红(桔子)。没想到洞庭红在海外被当成珍品抢购一空,卖了一千多两银子。回国后.又偶然赚了五万两银子。他用这些钱在沿海重置家业,娶妻生子,从此家道殷富不绝。这篇小说
A.讴歌了商人迫求金钱、海外冒险的理想
B.宣扬了蔑视金钱等级、贵在知心互重的婚恋观念
C.反映了明中后期政府大力发展海外贸易的对外开放政策
D.映射了封建社会内部矛盾重重、日益衰亡的现实
西方史学界将“始于康决平三藩的1681年,止于乾隆退位的1795年之间的历史”称为“HighQing”。下列可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是
A.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大一统国家进一步巩固
B.中小市镇向边疆拓展,资本主义发展较迅速
C.对外交往空前繁荣,中外文化交流渐入佳境
D.学术文化全面繁荣,科技成就领先西方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