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续资治通鉴》记载,开宝六年,落第进士徐士廉等在朝堂外击鼓鸣冤,指控当时的主考官李昉徇私用情。宋太祖得知情况后,立即于三月辛酉七日在讲武殿重新复试新科及第的进士,……同时表示:“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甚无谓也。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畴昔之弊矣。

——邓凌原:《宋太祖的“高考改革”》摘自《人民日报》

材料二1905年9月2日,清廷奉上谕:“自丙午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五天以后,上海维新派《时报》发文,盛赞“革千年沉痼之积弊,新四海臣民之视听,驱天下人士使各奋其精神才力,咸出于有用之途,所以作人才而兴中国者,其在斯乎。”一个月后,晋中太原县举人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甫晓起来心若死灰,看见眼前一切,均属空虚??日来凡出门,见人皆言科考停止,大不便于天下,而学堂成效未有验,则世道人心不知迁流何所,再阅数年又将变得如何,有可忧可惧之端。”

——摘自《书屋》2005年05期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太祖高考改革的意义。

2)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并评价材料二中的两种论调。

 

(1)意义:有利于杜绝营私舞弊的现象,保证科举考试的公平性,为那些无权无势的寒门学子提供更多的进仕机会。 (2)原因:科举制度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西学的传播和近代教育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解放;民主革命的影响。 评价:上海维新派盛赞废科举,认为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天下有识之士的积极性,培养更多的有用人才;而晋中举人对废科举显得比较悲观,认为这样将给未来带来更多的不稳定性。相比而言,前者看法更能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概括能力。从材料“向者登科名级,多为势家所取,致塞孤寒之路,甚无谓也。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畴昔之弊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宋太祖高考改革的意义。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科举制度被废除的原因:举制度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西学的传播和近代教育的发展;人们思想的解放;民主革命的影响。从材料“上海维新派《时报》发文,盛赞“革千年沉痼之积弊”“晋中太原县举人刘大鹏在日记中写道:“甫晓起来心若死灰”可以得出材料中的两种论调,然后根据所学知识来分析两种观点。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科举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贸易联系开始增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到1860年,英国对几乎所有的货物,除30项外,全部免税,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不过,英国更汲汲于强迫其他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向英国商品敞开大门。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各国间的关税大战愈演愈烈。……国际贸易进一步趋于萎缩,而这反过来又加深了危机本身。深刻的教训,促使各国开始认识到在生产国际化日益发展的背景下,广泛开展国际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杨起善《关贸总协定与复关对策研究》

材料三:1996—2006年世界总产出与世界贸易增长速度对比

——联合国《2005—2006年世界经济概览》

材料四: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海自贸区自挂牌运行一年多以来,海关系统已经在全国的特殊监管区推广复制了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23条基本制度,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新华网2015年01月13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贸易政策变动的主要经济背景,这一政策的推行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关税大战”是由哪一重大事件所引起的?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社会在二战后初期开展“协调与合作”的主要表现。

3)据材料三,概括图表信息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国际贸易体系发展的史实说明该现象出现的原因。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举措。综合以上材料,请你对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提出合理化建议。

 

查看答案

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面对“中国向何处去”这一历史课题,资产阶级各派别相继提出自己的救国主张,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代内阁学士阔普通武》

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来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外人断不能瓜分我中国,只怕中国人自己瓜分起来,那就不可救了!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122

材料三:古今万国,政体不齐,治乱各别。其拨乱为治者,罔不舍旧谋新,由专制政治,趋于自由政治……此所谓立宪制之潮流,此所谓世界系之轨道也。吾国既不克闭关自守,即万无越此轨道逆此潮流之理。进化公例,适者生存。凡不能应四周情况之需求而自处于适宜之境者,当然不免于灭亡。日之与韩,殷鉴不远。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2)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政治革命”的目的。据材料一、二,说明孙中山和康有为在政体上的主张有何不同?

3)据材料三,归纳陈独秀的主要思想。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康有为、孙中山、陈独秀思想的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

材料二

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统一全国,王绾上书要求分封王子。时为廷尉的李斯等人反驳王绾等人的观点,认为分封会使天下动乱。实行分封制与否,可以说是外来客卿和本土宗室大臣之间的政治较量。

——黄栋法《纵论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原因》选自《船山学刊》2009年第2期

材料三今四海一家,廓然无事,收揽威权,正在今日,朝廷宜重而惜之不轻与。人谓如李唐季年使职或带相衔,初无分省实权,和则?既远厥廷,岂容别置省府。所以然者,盖忘金难渡后一时权宜,不可为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初期面临的政治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解决这一问题的举措及其影响。

3)概括材料三的主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地方制度的发展趋向及其根源。

 

查看答案

莫言小说《生死疲劳》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建国以来中国农民饱经患难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生命。故事情节极端、怪异、变形、荒诞,但是与寄寓其中的哲理浑然天成。下列作品与其风格最为接近的是

 

 

查看答案

漫画“美国新式战车”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图中俄文“3AEM”意为“财政贷款”最主要揭示的是

A欧洲人被“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追逐美国的财政贷款

B.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控制欧洲的工具

C.美国操纵西欧各国建立北约组织遏制苏联

D.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极对峙的国际格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