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人类文明发展的终极目标:达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先秦诸家思想中能分别体现这两种和谐的是
A.道家、法家
B.法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冯友兰先生在《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一文中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他认为:“苏格拉底自以为负有神圣的使命,以觉醒其国人为己任,孔子亦然。”由此可见,两位先哲有相似的
A.批判精神
B.自由观念
C.政治主张
D.公民意识
《论语·尧曰》表达了孔子对尧舜言论的认同,战国时期,“孟子言性善,言必称尧舜”,荀子也称赞“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这能够说明
A.尧舜提出了早期的儒家学说
B.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C.儒家学者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D.儒家借助历史宣扬伦理思想
柏拉图说:“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以下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有学者认为:别于重自然(如希腊)或超自然(如印度、希伯来)的文化类型,中国文化自成一种“敬鬼神而远之”的传统。其主要反映中国文化
A.重鬼神
B.轻人性
C.轻自然
D.重人性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
材料二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
1215年 | 《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 |
1265年 | 孟福尔议会召开,英国议会产生的标志 |
1628年 | 《权利请愿书》 |
1689年 | 《权利法案》 |
1701年 | 《王位继承法》 |
1721年 | 沃尔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 |
1747年 | 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 |
1832年 | 《议会改革法案》 |
1850年代 | 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 |
19世纪中叶 | 两党制度形成 |
1867年 | 第二次议会改革 |
19世纪晚期 | 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 |
1884年 | 第三次议会改革 |
1911年 | 《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
1948年 | 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 |
请回答:
(1)从英两国政府首脑与议会、内阁的关系中,指出丘吉尔言论的依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初,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架空的?
(3)根据材料三,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