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6·河北唐山高三摸底·24)《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

2016·河北唐山高三摸底·24)《史记·封禅书》记载了远古七十二君王的泰山之行,他们的“旅游”项目繁多,包括祭祀、巡狩、会盟、定大位、刻石记号。这些君王包括黄帝、炎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等,特别是帝舜,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这一行为叫“望秩山川”。这一行为其背后昭示的是

A.“大一统”理念

B.天人感应思想

C.民本仁政观念

D.封建迷信思想

 

A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在此朝会东方诸侯,并向八方遥望,意即照会四方诸侯,而四方诸侯也纷纷登上本方境内的高山,向泰山遥祭”体现了古代君王在泰山朝会东方诸侯,体现了大一统的理念,故选A。B项没有提及,故排除。C项没有涉及“民本仁政”,故排除。D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大一统”思想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广东广州荔湾、海珠一模·25)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A.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一贯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精神

D.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查看答案

2016·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4)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查看答案

2016·安徽皖南八校高三第二次联考·25)秦兵马俑出土的陶俑、陶马都经过精心彩绘且几乎无一雷同,青铜兵器制作精良且形制、大小几乎一致.每批陶俑、陶马、兵器上都打印或刻有工匠的名字。这反映当时

A.法家思想在国家管理上的体现

B.陶器制作工艺达到巅峰

C.工匠制造技艺高超、产品精美

D.战争催生青铜制造产业

 

查看答案

2016·广东汕头高三期末·24)《左传》记载,卫国人仲叔于奚立下大功,拒绝国君分封城邑,而请求获赐只有诸侯才能用的繁缨。孔子对此评论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反映孔子“正名”主张

B.诸侯可在本国再分封

C.卫国专制君权面临冲击

D.礼乐制度已趋于崩溃

 

查看答案

阅渎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商人笃信儒家“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信条,形成了“重义轻利、贵理贱利”的主导思想,功利行为严格受传统道德的约束。在经营过程中恪守儒家“诚实守信”的原则,个别商人如有背信弃义的事情发生,就会受到其他商人与顾客的谴责和冷落,最终被排除出局,从此无颜归故里面对父老乡亲。贯穿他们业务及生存之道的仍是“以商致财,以财守本”的儒家观念,他们向往的最佳典范是“陶朱事业”,“修建宅院,光显门楣,是晋中商人最终的归途”。

——摘编自《中国传统文化对晋商兴衰的影响》

材料二

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把获利视为上帝对于选民的期望。它强调,要想成为上帝的选民,除了靠上帝预先安排之外,还必须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作为。新教伦理不仅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获得财富,而且把劳动看作是远离罪恶和堕落的手段之一。一个人是虔诚的信徒,首要条件就是他必须做好自己的世俗工作——劳动,只有努力完成好自己的工作,才可以更好地荣耀上帝。即使是经济上富有的人也不能逃避劳动。新教禁欲主义的节俭必然要导致资本的积累,强加在财富消费上的种种限制,使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成为可能,从而也就自然而然地增加了财富。

——摘编自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传统儒学和新教伦理财富观念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导致两者不同的社会根源。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种财富观念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综上所述,如何认识经济发展中的道德伦理观?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