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业化即将完成的1832年,英国开始向贵族寡头制宣战,推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使得新兴的中等阶级进入到政权体系之中,之后又推行了1867年.1884年等议会改革,使英国走向政治参与的普遍化。以上材料反映英国
A.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
C.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议会权力逐步扩大
学者吕一民说: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这部宪法是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著名学者阮炜教授认为,苏格拉底跟民主政权的关系甚为紧张,民主派有充分的理由惩罚他,甚至处死他。但从流传下来的文献看,民众最初并非一定要置他于死地,仅判他有罪;只是在他讲了一些挑衅性甚至羞辱性的话以后,才在第二轮投票中判他死刑。材料反映出雅典
A.形式上直接民主的弊端
B.以法律维护民主派利益
C.司法程序十分严格缜密
D.法律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罗马法规定,在物品所有权转移时可采用“拟诉弃权”的方式,即买卖双方当事人持买卖标的物或其象征物,亲自到裁判官(法官)面前,买受人充当原告,出卖人充当被告,伪称诉讼,由原告手持标的物或者象征物,并声称:“依罗马法,此物为我所有。”裁判官则问被告(出卖人):“你对原告的主张有无异议?”出卖人不提出异议或默不作声,裁判官便裁定该物为原告(买受人)所有,买卖就告成立。这说明当时
A.罗马人买卖物品必须接受裁判官的裁决
B.罗马法中形式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内容则是次要的
C.罗马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D.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比较完善
从建国初期国家机关的职权设置来看,虽然在《共同纲领》和宪法中分别规定了中央人民政府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立法权的拥有者,但是拥有行政权的政务院及其之后的国务院所制定的规范及规范性法律文件占建国初期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数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承担了国家绝大部分的立法任务。这主要表明建国初期
A.《共同纲领》和宪法至高无上
B.民主法律的制定与执行还不完善
C.人民政府的职能得到逐步完善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
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的民族运动“得最宜于组织.最宜有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向民族革命。”两者的主要分歧在于
A.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
B.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孰先孰后
D.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