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

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

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rulebylaw”而不是“法治theruleof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等方面有何不同?

3根据材料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

 

(1)相似点: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 (2)保护对象: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 立法理念: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 (3)不同:罗马法强调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而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 【解析】 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可以看出两国都垄断立法;根据“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可以看出两国立法都呈现多样化;根据“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可以看出两国都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2)第一小问保护对象,根据材料“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可知中国古代法律是为了保护封建地主阶级,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是为了保护公民;第二小问立法理念,根据材料“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可知中国注重等级观念,根据材料“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可知罗马注重理性、平等理念;第三小问经济主张,根据材料“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可知中国重农抑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保护商业。 (3)根据材料三“‘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可知罗马注重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而中国更加注重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法律•特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正值美国面临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为严峻的形势。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国内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危机的加深。使美国在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在堪萨斯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的看法。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并改善美国同苏联争霸中的不利处境,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摘编自方连庆《战后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跨出了改善中美关系的第一步。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了《联合公报》,这是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这对世界形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后,双方的贸易、科技和文化往来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促进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中美双方政府官员也在进行不断接触。--摘编自谢益罡《中国外交史》

材料三

战结束后日本政府长期执行追随美国、歧视中国的政策。50年代以来随着中日两国民间贸易和人员往来的增多日本各界人士要求恢复中日邦交的呼声越来越高。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对日本产生极大的震动。日本把美国的这种举动视为“越顶外交”。1972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建立外交关系。--摘编自王圣心《当代国际关系》

1据材料一概括尼克松决定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一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的关键问题是什么怎样理解《联合公报》的发表是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就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对美国“越顶外交”的举动作何反应分析日本对华政策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重大改变

 

查看答案

《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群众的政治经济诸多要求。从经济学的视角看其重大价值在于

A.提出顺应世界潮流的政治体制变革主张

B.变土地私人所有制为“天下人同耕”的公有

C.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异曲同工

D.打破土地兼并局面以实现“耕者有其田”理想

 

查看答案

“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国民平等

 

查看答案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所说的“战略转移”是指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西安事变

 

查看答案

1923年中共“三大”指出“对于工人农民之宣传与组织是我们特殊的责任引导工人农民参加国民革命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材料主要表明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以组织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D.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