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时代的中国小农和工商业者的命运,与封建王朝的政策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
材料二
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品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
——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
——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出现的经济新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因。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发展的因素。
2016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5周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带来了发展机遇。主要表现在
①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对外开放②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提供了平台③进一步保障了中国经济安全④促使中国不断提高并完善自身的竞争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拥有资本主义世界50%以上的工业生产能力和50%以上的黄金储备,其竞争实力远在欧洲各国和日本以上。以上材料表明
A.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B.战后美国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C.美元成为黄金的代表,在战后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
D.战后世界银行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
自1981年起,中国曾多次获得世界银行的贷款,用于改良农田、建立商品粮基地和发展教育事业等。这主要说明
A.世界银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B.世界银行是为协调国际货币关系而建立的,目的在于维护国际经济的稳定
C.世界银行贷款的对象只有发展中国家
D.世界银行是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A.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D.美国经济实力独霸天下
“当正面攀登受到阻碍、不能前进到山顶时,就要有勇气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去寻找能够登上山顶的新路线。”文中“走一段困难、危险的下山路”在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具体是指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实行农业集体化
D.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