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挑选一些文学之士,让他们侍从左右,随时得到天...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挑选一些文学之士,让他们侍从左右,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简奏章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武帝在临终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

材料二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减轻君主的政务负担;又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自永乐直至明亡,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万历《明会典》所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竞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仅在《翰林院》一卷中予以附带介绍。

——摘自杜志明《明代内阁制度的宰相化及其终结》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指出这样做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代内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1)措施:任用侍从、秘书、亲戚(或建立内朝),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 目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程序:中书省草拟皇帝关于兴建此项工程的报告;门下省审议;尚书省将审议通过的兴建计划提交工部;由工部具体实施。 (3)特点:只是皇帝侍从顾问;拥有一定的议政权;始终是非正式的中央行政机构。 作用:减轻了皇帝的政务负担;制衡了六部的权力;提高了政治统治的质量与效率。 【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措施,据材料一中“挑选一些文学之士,让他们侍从左右……而参与大政。同时宫中传发书简奏章的尚书,也开始扩展职责,涉身机要事务……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得出任用侍从、秘书、外戚(或建立内朝),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第二小问目的,结合所学,从君主专制加强的角度得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省六部的职能,根据所学,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其工作流程,结合所学,从中书、门下、尚书和六部的顺序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三“从明代内阁制度发展与演变过程来看,内阁是有议政权的,……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可知明代内阁随时间变化拥有一定权限的议政权;据“明代阁臣尽管比历代秘书咨询官员的权力有所扩大,但基本上还不是宰相”可知明内阁不是法定意义上的政府机构仅仅是皇帝侍从顾问之存在;据“万历《明会典》所开列”文职衙门“名目,竞未专列内阁这一机构”可知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始终没有取得法定地位;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三“内阁通过票拟、驳正,既可以为君主出谋划策,处理全国政务,解除君主的政务负担”可知内阁运用有限权利为皇帝服务,一定程度减轻皇帝个人政务负担;据“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统治质量与效率”可知内阁作为个人的侍从机构制衡六部,提高政府政治质量和行政效率,最终加强皇权专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加强君权的措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内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是推动制度变革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三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四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摘自《旧唐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

2据材料二,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

3据材料三,说明元行省制与秦地方行政制度之间的关系及行省制“优”在何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对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举。

4材料四反映了唐末怎样的社会状况?后来宋太祖为改变这一状况采取了哪三项措施?

 

查看答案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查看答案

某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与这一“错误”出现直接相关的是

A.个人决策

B.直接参政

C.公民意识

D.法律至上

 

查看答案

“希腊民主城邦的宪政决定了普通公民具有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少的……要学会如何辩论,这就要求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这表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宪政

A.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形成

B.提高了公民参政积极性

C.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养

D.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

 

查看答案

有学者指出,伯里克利改革进一步推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并罗列论据有:政权向所有等级公民开放,发放公职津贴、观剧津贴等。可见,该学者认为伯里克利改革对雅典民主的“发展”表现为

A.民主基础的扩大

B.对一般民众的讨好

C.阶级矛盾的缓和

D.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