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它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据此可知,“差序格局”
A.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
B.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
C.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
D.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吕思勉先生说:“大同时代的境界,永存于人类记忆之中。不但孔子,即先秦诸子,亦无不如此。”如孔子主张“克己复礼”,老子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去,墨子主张“兼爱”。先秦诸子回归三代的复古情绪,这实质上反映了
A.先秦诸子开历史倒车的落后思想
B.社会的进步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复杂性
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最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任,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之对外宣言》
材料三
我同盟会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是民族主义,二是民权主义,三是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
——孙中山1912年8月25日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所谓的“三样目的”,概括地说要达到什么目标?所谓“最完美的国家”是何意?
(2)根据材料二三,你认为“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3)孙中山因何未能建立“最完美的国家”?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材料二
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故欲藉公法以维大局,必先设议院以固民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
材料三
泰西近政论,皆有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令。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请回答:
(1)材料一是近代哪一政治派别的主张?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2)材料二.三的主张有何相似之处?
(3)上述三则材料的思想在当时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术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责实,操生杀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执也。君执柄以处势,故令行禁止。柄者,杀生之制也;势者,胜众之资也。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人世之事,因为之备。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韩非子》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2)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的思想主张。结合春秋战国时的社会发展趋势,分析为什么韩非子的思想被统治者所采纳?
(3)韩非子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