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与上述认识最接近的观点是
A.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 “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C.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 “理在气中,道不离器”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A.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D.强化了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西汉时期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善能,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反映了
A.“君权神授”的主张
B.“天人感应”学说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的学说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思想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中强调:“以吏为师,三代之旧法也。秦人之悖于古者。禁《诗》《书》而仅以法律为师尔。”这说明
A.三代时期儒法并重
B.夏商周采用“刑主德辅”的法律思想
C.秦朝抛弃了以吏为师的做法
D.法律是夏商周秦相沿的统治工具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该思想家还主张
A.无为而治
B.以法治国
C.君舟民水
D.兼爱非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