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认为:“清政府的灭亡,不是革命军以军力打倒的,是清政府自己瓦解的”。下列能够直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革命形势高涨
B.清政府抽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武昌起义爆发
C.武昌起义爆发后的一个月内,湖南等十三省相继宣布独立
D.清廷启用袁世凯镇压革命,袁世凯借机以武力逼清帝退位
下表内容选自近代中国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三组条款,从中可判断其共同危害是
1组 |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 |
2组 | 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区,交与大英驻扎粤省暂充英法总局正使功赐三等宝星巴夏礼代国立批永租在案 |
3组 |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 |
A.中国的领土主权日益遭到破坏
B.中国社会日益半殖民地化
C.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发展
D.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工具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南京条约》)条款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对《南京条约》关于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的轻看说明清朝统治者
A.重在防范西方对华经济侵略
B.执行传统的抚夷外交政策
C.对西方各国给与同等待遇
D.近代国家主权意识淡薄
1842-1880年,中国进口以鸦片、棉布为主,出口以丝、茶为主;1881-1910年,棉布在进口贸易中的重要性超过鸦片,丝、茶出口的重要性下降。影响晚清贸易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B.西方国家侵华方式的变化
C.西方社会工业革命的发展
D.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崛起
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之处在于
A.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C.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D.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一共更换了108届内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造成内阁频繁变动的原因在于
A.总统职权不完全受宪法制约
B.内阁对议会没有形成权力制衡
C.两大政党轮流组阁
D.立法与行政权力合一